您的当前位置:

质量管理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继续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降废减损活动;积极推行“零缺陷”管理和可靠性管理等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有16个QC小组获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120个QC小组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28个班组获得省质量管理信得过班组称号,103人获得省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43人获质量管理突出贡献者称号,1人获全国质量管理活动卓越领导者称号。(2)对全省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选出2000年度用户满意企业38个,用户满意产品38个,用户满意工程12个,用户满意服务29个。同时,处理了27个存在质量问题的单位,保护了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组织开展以“五查”为重点的企业自查活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省经贸委联合组织了“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质量体系、查现场管理、查售后服务”等企业自查工作,反馈了136户企业的调查情况,这些大中小型企业分布在机械、轻工、建材、化工、家电、纺织、医药、军工、森工等各个行业,基本代表全省企业的水平。经调查发现,尽管本省企业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仍属中等档次,全省企业的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多,影响了本省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4)调整准产证的发证范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全省市场发展状况,停止对饲料和糕点制品实施准产证管理,增加了乳酸菌饮料产品的准产证管理,受理了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的换证申请,对白酒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5)加大对无生产许可证、准产证产品的查处。重点查处了水泥、冷轧带肋钢筋、化妆品、低压电器、锅炉用无缝钢管、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板、微型计算机、复混肥、农药和一次性输液器等产品。(6)继续实施名牌战略。修订了《黑龙江名牌管理办法》,在对138户企业的产品进行调查后,确定了60个具有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的品牌为培育对象,制定了《黑龙江“十五”期间60种名牌拳头产品发展规划》,明确了名牌培育工作的方向。(7)开展“质量兴企、质量立市”活动。230户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牡丹江市、阿城市被列为试点城市。通过典型引路,大兴安岭地区、铁力市等地市也开展了这项活动。(8)为“北京黑龙江绿色特色食品展销配送中心”参展企业保驾护航。12月2日,由省政府建立的“北京黑龙江绿色特色食品展销配送中心”开业。11月初,省局就安排有关人员为开业做准备,并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沟通、协调,向参展企业发放了600多份调查表,详细调查企业产品的种类、总量、生产标准和计量等方面的情况,免费检测定量包装商品163批次,向企业免费发放了50万套防伪标识,帮助12家企业办理了条码。 (李新峰 高 捷 张训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