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概况
2000年全省文博事业取得了突出成果,文物发掘保护不断加强,博物馆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1.圆满完成向国家文物局推荐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全省共推荐凤林城址等3处准国保单位和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等19处省保单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论证通过了炮台山遗址、金上京遗址、凤林城址、昂昂溪遗址、蒲峪路遗址等重要遗址的保护利用规划,并对《渤海上京龙泉府故城址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深入论证和修订。3.文物遗址的保护抢救维修工作成效显著,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在省市领导的重视下,侵华日军所建立的世界上最大的细菌研究实验基地——第731部队罪证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工程全面启动。4.文物考古取得新成果。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考古再创辉煌;三江平原腹地七星河流域聚落考古取得重大成果;炮台山城址发现本省首例天文考古现象。5.流散文物的征集和鉴定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各文博单位积极进行文物征集工作,全省共征集文物1 500余件,并在省司法厅登记注册了全省第1家文物鉴定机构。6.文物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4月1日,《黑龙江省文物调查勘探管理规定》由宋法棠省长签发,以政府令的形式正式公布。依据其中有关条例,省文物局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文物调查勘探通知书》、《文物保护竣工通知书》,使基建考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遏制了基本建设对古代文化遗存的破坏。7.博物馆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博物馆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省民族博物馆新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文物库房完成总投资的70%;颐园街1号国保单位革命领袖纪念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修缮;虎头侵华日军要塞遗址博物馆工程竣工;3 800平方米的瑷珲历史陈列馆、鸡西市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各博物馆相继推出《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校园警示录》等一大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优秀展览。在“全国十大陈列精品”评选中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自然陈列》荣获提名奖。全年全省各级博物馆共举办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80多个,接待观众200万人次。 (马 军 李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