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省作协按照省委提出的“抓队伍、创精品”的指示,自1997年起实行文学队伍建设“三抓””(抓龙头、抓骨干、抓基础)战略,到2000年全省文学创作已基本打破了过去只靠少数人支撑的局面。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优秀作品,文学精品多篇(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1.坚持“三抓战略,造就宏大创作队伍。在文学队伍建设上,坚持抓专业合同制“龙头”作家,抓创作成绩突出的“骨干”作家,抓业余作者群众创作“基础”,已收到明显效果,本年突出抓了青年创作队伍和作为“龙头”的合同制作家队伍建设。9月份在大庆市召开全省青年作家座谈会,60多位青年作家和各地市作协负责人在会上交流了创作体会,展示了创作成果。省作协部署了今后抓青年作家的工作计划。12月份对合同制作家进行了换届,重新聘任了第3届35位合同制作家,并与其签订了创作协议,落实了创作计划。为使本省文学队伍后继有人,筹备成立全省少儿创作工作委员会。培养少儿作家,形成了全省不同档次的文学创作队伍。
    2.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学创作。组织作家深入生活,7-8月由作协领导带队,40多位作家参加的4个作家采访团,分别到大庆油田、北大荒垦区、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草原等进行采风。深入生活长达2个月,创作出大量反映本省改革开放和二次创业的优秀文学作品。举办研讨会促进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为王忠瑜、在鸡西为龙秀梅、在双鸭山为吴华、在齐齐哈尔为于子平等召开了4次作品研讨会。开展征文评奖活动,推出文学精品。5月份参与组织了黑龙江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评选,作家杨利民、王阿成当选;开展了“迎接新世纪,歌颂黑龙江”征文和第2届全省文艺精品工程奖评奖活动。
    3.创作成果斐然,获奖作品叠出。200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有迟子建的《伪满洲国》等l6部,中短篇小说集有常新港的《真人》等8部,散文随笔集有张抗抗的《张抗抗散文》等12部,儿童文学有孙幼忱的《燃烧的水》等7部;诗集有李琦的《最初的天空》等3部,报告文学有张铁成的《第三只眼》等3部;传纪文学有曹锋、吴宝三合著的《马永顺传》(再版)等5部;另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等460多篇,被转载23篇,其中13篇(部)作品获省以上奖。在12月开始的黑龙江省第2届精品工程奖初评中,迟子建的中篇小说《清水洗尘》、张雅文的长篇小说《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李琦的诗集《最初的天空》、张抗抗的散文集《大荒冰河》、刘振学的散文集《母性天空》、刘邦厚的长篇小说《百年风流》、董谦的长篇小说《荒界》、鲍十的中篇小说集《纪念》、杨利民的剧本《北方的湖》、王左泓的长篇儿童小说《不能飞翔的天空》、全勇先的中短篇集《恨事》、吴宝三的散文集《未名湖岁月》、郑加真的纪实文学《中国东北角》(三部)榜上有名。
    4.开展文化形象教育活动,启动软件建设。11月,省作协党组为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针对作协具体情况,提出开展以“净化文化环境,塑造文化心灵,树立文化形象,张扬文化影响”为总题目的文化形象教育活动。机关党委根据党组指示发文,要求各支部和全体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活动中,并按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讨论,在讨论中统一认识提出制定了一些建设规范,使该项活动初步开展起来。 (关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