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哈尔滨市

  市委书记:王宗璋   1943年1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7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5月任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
    副书记:杨国俊 董克勇 王华放史文清(蒙古族)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广遂
    副主任:富亚洲(满族) 盛祖宏洪企鹏 高树文 陈云来 赵国胜张金孝 薛恩华 张振藩 景维忠
    市 长:王宗璋(兼)
    副市长:史文清 方存忠 方世昌张松岭 尚玉金 程幼东 赵书然盖如垠 王世华
    市政协主席:程道喜
    副主席:伍增荣(女) 杨 林谢英梅(女) 董月勤 李 直 张春生钱乙余 于洪保 张维德(女)
    【概况】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东南抵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西北临大庆油田,南连长春、沈阳、大连东北经济带,北望森林宝藏大小兴安岭。哈尔滨市辖7区12县(市),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 6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3.33万公顷。2000年末哈尔滨市总人口941.33万(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哈尔滨具有广阔的农村腹地,是全国重点粮豆产区,资源十分丰富。农业以盛产优质水稻、大豆、玉米等著称;林区除生长红松、落叶松、白桦林木外,还栖有东北虎、熊等珍稀动物和禽类40余种;山地出产人参、黑木耳、蘑菇等野生经济植物;地下储藏铜、铁、煤等几十种矿产。
    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7%、22.9%和12.6%。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85.3亿元,增长11.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8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7亿元,增长25.3%。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林牧渔业总产值280.5亿元,增长3%,粮食总产量69.51亿公斤。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598亿元,增长22.1%,利润、税金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8%、19.3%和20.9%。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扩大,新建龙头企业30户,初步建成哈双、哈阿等6条产业化基地带。
    工业经济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1亿元,增长20.2%;增加值278.2亿元,增长22.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4.2,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8亿元,实际增长10.4%。旅游业发展迅速,接待国内旅游者9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亿元,增长24.4%;接待海外旅游者15.5万人次,创汇5 772万美元,增长29.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256.7亿元,贷款余额1 050.4亿元,分别增长10.4%和10.8%。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社区服务业取得新成绩。本地电话户数162.50万户,比上年增长20.3%。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81.3部(不含移动电话),比上年增加10.5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9.7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00.8亿元,增长14.9%。
    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通过加快企业重组、实行债转股等措施,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78%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62.4%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44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5户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参股、中外合资、股份合作、员工持股方式调整产权结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4%和95%。全市有88万企业职工参加了社会保险部门的基本养老保险,有30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8.2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卫生医疗体制和住房货币化分配改革开始启动。
    对外贸易扭转了多年低速增长局面,实现进出口总值12.1亿美元(海关统计),增长17.1%,其中出口7亿美元,增长26.1%。新批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06个,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增长10.1%。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税收6.1亿元,分别增长45.8%和27.1%。成功举办了第11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本市成交额达14.2亿美元。执行联合协作项目700项,引进国内资金20.8亿元。哈尔滨铁路货运口岸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进出口货运量增长150.3%。
    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进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5.5亿元,增长42.6%,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取得科技成果917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占21.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13.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6.3亿元,增长36.4%。市属19个开发型科研机构全部转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 500户。创办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和软件园,推进了“国际焊接城”和“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作用初步显现,在孵企业350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34.2亿元、税金7.7亿元,分别增长33%和39%。
    大力实施以路桥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城市形象”工程,机场专用高速路、二环快速干道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新建道路总长度75公里,路网建设投资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辟建道里中心广场等13个城市广场,对建国、清滨等5个公园进行开敞式改造,形成了一批新的城市景观。改造背街巷道191条、居民庭院370个,拆除违章建筑和占道设施110万平方米,增加绿地面积108.6万平方米,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显著提高。实施“畅通工程”,合理渠化交通路口,大幅度提高灯控率,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有所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如期实现了“一控双达标”目标,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提高了城市管理执法水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道外危房棚户区改造取得进展,全市竣工住宅面积721.2万平方米,其中市区419.1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形成了玉泉、周家、西集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群体。
    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系列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731”遗址保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12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市的教育信息网络,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成立了第1所市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哈尔滨学院。成功举办了第25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以冰雪大世界为主要标志的哈尔滨冰雪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冰雪盛会。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防病治病能力增强。竞技体育水平提高,获国内外体育比赛奖牌133枚,成功举办了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451件、政协委员提案842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制定市政府规章20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依法行政自觉性提高。全面完成了“三五”普法教育。严厉打击重大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依法打击了“法轮功”邪教组织。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6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477元,分别增长11.9%和1.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4.1亿元,增长4.8%。市区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9.03平方米,农村砖瓦和钢木结构住房比重达67.9%。“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农村脱贫目标。
    【市政府着重办好十件实事】   1.改善群众住宅条件。已实现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的小康目标。全年建设住宅面积723万平方米,比原定目标增长17%;竣工面积380万平方米,比原定面积增长10.5%。全市危棚区改造开发建设规模182万平方米,比原定目标增长12%。2.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广开渠道,安置下岗职工8.2万人,比原定目标增长0.24%。3.市区路桥建设,二环快速干道西线、南线、东线23.4公里已于10月20日建成通车。先后建成前进-康安、公滨、南直3个高架体系,和兴、大庆、中山、红旗、先锋5座立交桥,新阳、电塔、南直铺路系统3座地道桥和4座跨线、跨河桥及9座过街人行天桥。新建桥梁面积29.6万平方米;打通、扩建道路总面积99.3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21.4万平方米;拆迁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迁移和新铺设各种配套管线8大类21种36.5万延长米;完成投资18.17亿元。4.完成背街巷道改造45条,并解决了路灯照明;敷装146条三、四类街路人行道82万平方米。5.马家沟综合整治,敷设北岸污水截流管线10.8公里,整治重点河段4.6公里,建设沿河带状公园8公里。6.市区环境建设,工业锅炉烟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年内实现达标率100%和90%,燃气过江和太阳岛燃气工程建设已全面完成。水源水质保护、市区管网改造、自来水二次污染问题已基本解决。拆棚3.6万个,拆除面积18.7万平方米;拆墙透绿64处,1.4万延长米;拆除违章私建3681处,3.6万平方米;拆除各种违章设施9万处,110万平方米。增建公厕50座。7.2000年4月30日完成少年宫地区拆迁任务;少年艺术广场9月30日向社会开放。8.2000年6月底全部完成青年宫门前和滨洲铁路桥下滨洲滩的145万立方米清淤疏浚任务。完成顾乡大坝至九站公园、滨洲桥至景阳街共3900延长米的沿江一条线高压喷射截渗板墙工程。9.城乡公路建设,已建成哈五公路34.48公里。其中任家桥至平房开发区段10.23公里已通车,新建任家桥和新发2座桥梁,路基土方任务已基本完成。通河至方正15.2公里,尚志至延寿边界18公里的公路建设工程已经完成。10.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各区、县(市)提留统筹已控制在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5%以内,农民负担总额未超过1997年的预算总额。
    【路桥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全年路桥建设共完成投资25亿元,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新建道路总长度75公里、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新建大中型桥梁25座,相当于前6年的总和,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大交通路网格局。完成了总长30.5公里、投资10.8亿元的机场高速路工程,建成哈尔滨市第1条全立交、全封闭的迎宾主干道,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对外开放门户地区的形象。完成了二环快速干道东线、南线、西线23.4公里路桥工程,前康、公滨、南直三个高架体系,和兴、先锋等10座立交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打通了近20处交通节点,初步缓解了城区交通紧张状况。完成了新阳路综合改造任务,建成了第1条无悬空线网的迎宾景观大道。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果】
    实施“城市形象工程”,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大规模拆除各类占道房屋和违章私建等设施。共拆除一、二类街路和部分三、四类街路占道房屋设施及私搭滥建9万处,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拆除已实行“双气”小区煤样棚3.6万个,18.7万平方米;改造居民庭院370个,贴近群众生活的区域环境明显改善。大范围专项治理市容街貌。整顿规范牌匾广告15 350处,粉刷整饰建筑楼体1184栋,整修油饰候车站廊109个;新建绿地栅栏17万延长米,清除垃圾残土90万立方米;新建公厕50座,城市容貌明显改观。大力改造背街巷道。撤销占道市场摊区68处,拆除摊、亭等设施9288处,8.8万立方米,新建室内市场49处,初步实现退路进厅;铺装改造街巷191条、67万平方米,为实现畅通工程创造了条件。实行拆墙透绿。完成了建国、清滨、靖宇、太平4处公园敞开式改造,兆麟、儿童、文化3处公园通透式改造,拆除了64处临街单位实体围墙,引绿入街,还绿于民。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
    以治污和大环境绿化为重点,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内河治理工程。马家沟综合整治完成敷设左岸污水截流管线10.5公里,整治河道4.15公里,建成了8公里沿河带状公园,城市中心区沿河两岸已形成绿色风景线。实施大绿化工程。采取拆棚还绿、拆违辟绿、沿路植绿、广场增绿等多种方式,大面积增加城市绿量。实施大树进城,分别在学府路、红旗大街、和兴路和马家沟沿岸栽植大树4 200多株。结合大拆迁,建成了南通大街、一曼街、中山路等绿化景观大道。完成绿化彩化项目269个,辟建绿化庭院50个,升级改造绿化达标庭院200个,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是1999年的2倍,城市绿化规模和档次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哈尔滨第2届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本世纪世界最大的人工冰雪游乐园,是第17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龙头旅游项目,也是我国独具北方特色的景观,在国内、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它极大地促进了冰雪旅游发展和冰雪产业的创立。第2届冰雪大世界景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全园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万名游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冰雪游乐园。总用冰量10万立方米,总用雪量20万立方米,共分4个区域、28个主题景区。其中,建有巨型冰建筑和巍峨雪山群雕的大景观、大项目几十处,大型景观群300余组,天然和彩色冰雪作品3 000余件,创造14项冰雪景观建设世界之最,单体冰景最高达34米,雪景最高达40米,雄伟壮观。高40米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珠穆朗玛峰雪塑为全国主景,其体量达8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雪塑景观。另外,70米长的恐怖大峡谷、气势壮观的布达拉宫、4.8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滑雪场、20米高的弥勒佛,都将人们带进神奇的冰雪世界。
    【环境保护成绩显著】
    哈尔滨市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松花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质较差,城市空气污染呈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较好。市、区县(市)均设立了独立的环境机构,有环境监测站20个、监测人员174人、环保执法人员226人,初步形成了市、区县(市)两级环境管理和监测网络。环境质量逐年好转。2000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污染治理投入资金16.2亿元;全市建成区内均为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26个,达标面积100.22平方公里。市区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环境监测站达到8个,环境监测人员161人。市区空气中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0.24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3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24毫克/立方米;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9%,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8%。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24项指标均好于上年,“一控双达标”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各类保护区32处,面积4 571万公顷,占辖区田地面积的8.46%,超过国家“十五”规划8%的目标。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猛】   2000年,交通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邮电通信业再上新台阶。200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市本地局用程控交换机容量达194.7万门,比上年增加11.9万门,程控化比重达100%。全市公用电话用户达3.73万户,比上年增加0.48万户。本地电话户数达到162.50万户,比上年增长20.3%。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81.3部(不含移动电话),比上年增加10.5部。全市已通电话的行政村3 019个,比上年增加25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5.7%。各类电信新兴业务迅猛发展,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9.7万户,年末达到100.67万户;IP网注册用户达6.46万户,比上年增加4.34万户。
    【我国首家大豆活性肽科研生产基地在哈创建】   我国首家大豆活性肽科研生产基地,在本省建成并投入运营。前来考察论证的中科院院士阎隆飞、国家大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尹宗仑等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大豆精深加工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产品将成为拉动内需、增加出口的新亮点。在国务院大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关心下,我国首家大豆活性肽科研生产基地创建论证会同时在哈尔滨市举行,副省长马淑洁说,本省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豆是其中重要一项,希望本省在大豆精深加工方面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大豆活性肽和酪蛋白肽等于将人体的部分消化过程移到体外完成,是新兴的保健功能食品和药品,制取技术仅为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一成果将豆、奶加工提升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开辟了本省大豆产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新途径。 (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 杜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