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基层组织建设

2001年,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采取典型引路、不断创新的办法。(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统领,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的发展稳定,坚持在重点工作上突破,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从2000年12月中旬开始,按照中央和省委安排,以“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为目标,分三批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省抽调2.7万名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深入基层指导,共有43.8万人参加学习教育活动。(2)进一步推进乡村干部“三年素质升级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省共培训乡镇干部38 272人次,培训村级干部52 911人次;选派了2 198名乡镇干部到村任职,选拔了2 659名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继续开展“五坚持、五不准”教育,推动乡镇干部队伍结构改善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狠抓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解决,有7 939名乡镇干部解决了“走读”问题,占“走读”干部总数的93%。(3)狠抓载体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及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的创新。在全省推广了海伦市“党员服务区”、七台河市“双培工程”、佳木斯市郊区“四民活动”以及牡丹江市“科技结良缘”活动等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全省涌现“五个好”村党支部6 501个,占村党支部总数的71%;“六个好”乡镇党委774个,占乡镇党委总数的82%;党员“四户”13.7万户,占农民党员总数的45.37%。(4)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为重点,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大力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理顺了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全省289户改制企业中,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的276户,兼任董事长的180户,党委班子成员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的比例达到了69.5%。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教育工作为契机,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在全省290户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同时,全面开展了创建“六好企业党组织”、“党员六在先”等活动。(5)深入开展“三有一创建”活动,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全省4 938个社区,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3 954个,已建立党组织3 473个,占应建党组织总数的87.8%,比上年增加5.7个百分点,全省50%以上的社区党支部“三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6)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2 811个,占应建总数的88.6%。(7)发展党员工作实现了由控制规模向改善结构的转变,全省发展党员67 894名,其中,女党员23 259名,占发展总数的34.3%;35岁以下党员51 478名,占75.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61 446名,占90.5%,各类先进模范人物14 084名,占20.7%,新党员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8)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按照《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建立起流动党员管理档案,实行了流动党员联系卡制度。采取归口、属地、指定、挂靠和组建下岗职工服务中心等管理办法,建立起条块结合、职能健全的管理体系,扩大了流动党员管理的覆盖面,加强了下岗和流动党员的管理。 (史振涛 徐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