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际经贸大通道建设

  在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新形势下,本省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10~15年时间,建设以绥芬河至俄罗斯海参崴、牡丹江至朝鲜罗津(清津)、哈尔滨到大连为主骨架的陆海联运国际贸易大通道,增强东北地区对外经济联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大通道建设有利于开发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扩大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加快开发俄罗斯和远东市场,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大通道”整体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绥芬河至俄罗斯海参崴、牡丹江至朝鲜罗津(清津)及哈尔滨至大连三个陆海联运国际经贸大通道,是大通道体系的主骨架;第二个层次是出海通道以外的其他主要通道,包括满洲里通道、黑河通道和同江通道,是重要的外运通道主体;第三个层次是经各中小口岸出境的众多的运输通道,是经贸大通道的重要补充。拟分成近期(2年)、中期(5年)和远期(10~15年)三个阶段。随着“大通道”建设的推进,将对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吸引外资,以及形成新的外向型经济产业带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初步测算,到2010年可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1.3亿元,利税总额12.3亿元。省政府成立了宋法棠省长为组长的大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哈尔滨松花江第三铁路大桥、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哈尔滨到佳木斯高速公路另一幅等一大批大通道建设重点项目分别通过了国家和省立项审批。大通道在建工程进度加快,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公路建设里程902公里,铁路建设里程124公里。哈尔滨至大连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绥芬河铁路站场改造扩能工程等重点工程进展迅速。京哈高速公路哈尔滨至省界段、黑河至大连公路哈尔滨至牛家段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钟 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