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工作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0 344人次,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9 473多万元,捣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窝点645个,破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团伙2个,8名违法犯罪分子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立案查处案件1 742件,大要案605件,为企业及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 196万元,罚没款1 291万元。农资专项打假。以全面整治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存在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三证”不全、“标识不符”、“短斤少两”以及流通环节管理混乱等问题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专项打假活动。全省各级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2 600人次,检查生产、经销单位8 041家,检查专营市场113个,共检查产(商)品20 642批次,合格14 577批次。检查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机及农机配件、农机具、农用柴油、农用水泵、农膜、种子等9类96种产品。全省共查处农业生产资料违法案件2 462起,其中大要案384起,查获不合格产(商)品货值1.76亿元,端掉黑加工点57个。小食品市场治理整顿。对哈尔滨市南极小食品市场等地进行了突击整顿,对小食品、婴幼儿食品、果冻产品进行检查,检查果冻产品的38批次全部为不合格品,对不合格产品依法进行了处理。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哈尔滨儿童小食品市场秩序亟待整顿》的批示,制定了《哈尔滨市技术监督局治理整顿南极小食品批发市场工作实施方案》,在南极批发市场抽样检验40批次食品,对26.7%合格以外的小食品进行了查封处理。重点查处制假售假大案、要案。全系统共查处数额巨大、影响较深的案件605起,捣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黑窝点607个。比较突出的案件如哈尔滨局查处假冒“柯达”、“富士”胶卷案,涉案金额70多万元,清理整顿了胶卷市场,仅柯达一家,月销售额增加了6万元;牡丹江局查获生产销售假冒“桦林”牌900 -20型轮胎案,共计682条,涉案金额33万元;查处牡丹江市农资公司化肥农药商店经销假冒磷酸二铵案,追回112吨假化肥,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万元;绥化市明水县局查处县盐业站销售无生产日期食盐案,涉案金额16万元;伊春局查处鹤岗市华隆玻璃厂和齐齐哈尔玻璃厂生产不合格平板玻璃案,涉案金额20余万元;齐齐哈尔局在5月23日端“土炼油”黑窝点行动中,连续两天两夜一举端掉7个土炼油点;大庆局查获一制造垃圾棉黑加工点,收缴垃圾棉服近200套;鸡西局查处鸡冠区魏志权制售伪造产地复合板、装饰板案,涉案金额47万元等。这一系列案件的破获,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实效,真正发挥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有的作用,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高度评价。“打假”保两节。在节假日前和节假日期间,开展了节日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全省共出动人员9 310人次,检查了8 340家商贸企业和百余类商品,抽样23 865批次,抽样合格率为68.8%,封存收缴假冒伪劣产品货值847万元,端掉制假窝点93个,查处大要案82个,累计罚款164万元,在各类新闻媒体发布报道364次。检查中鹤岗局查处过氧化苯甲酰严重超标的小麦粉170余吨,标值18万元;齐齐哈尔局查处了用畜用盐加工食用盐66.65吨,标值13.5万元等大案,有利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护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重点产(商)品专项治理。组织对一些重点产品如散热器、强化地板、面粉、钢材、汽车配件、棉花、烟草、酱油等商品的质量监督检查和专项打假工作,组织全省取缔“五小”黑加工点、烟花爆竹、汽车配件、拼装汽车专项检查,棉花专项打假、规范乙炔气市场,检查利用废塑料生产柴油、酱油专项打假、化妆品专项打假等一系列专项打假治理活动。通过专项治理整顿,在全省范围内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综合治理,打劣保优、打假保真,切实保护名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取得很好的效果。打假保名优。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为消费者创造良好购物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全省开展“购物放心一条街”活动,作为服务企业的主线。配合企业开展联合打假工作,如配合帽儿山钢铁公司、哈尔滨水泥厂、哈尔滨啤酒厂、完达山乳品厂等企业开展联合打假活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现场咨询服务,受到企业欢迎。开展公正检验,为企业和用户服务。 (李新峰 高 捷 张训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