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计量工作

  2001年,本省的计量工作突出以实施国家“390”计划工程为重点,即2000-2002年,用3年的时间使国家重点管理的6种计量器具、定量包装商品、眼镜产品的市场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强化强制定检和量值传递两项基础工作,探索在新形势下,计量工作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新路子,实施以计量监督为保障的总体工作思路,推动了计量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提高我省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提供有效的计量保障。强制检定工作。加强了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对电话计时计费装置、IC卡电话机、电话交换机等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检定。建立检定无损检测探伤仪计量标准,在全省开展了无损探伤检测工作。会同省电力公司研究拟定了全省电能表检定工作方案,组织全省电力、粮食、石油和医疗卫生系统对强检工作进行了自查和抽查检查,共抽查强检计量器具3 000余件,受检率达97%,合格率达94%,计量标准受检率达100%。加强量值传递工作,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受理建立各种计量标准80余项,加强了计量标准及量值传递工作的管理。组织了全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人员复查考试换证工作,对全省1 200名法定技术机构的检定员换发了证件。对全省法定技术机构建标及授权机构规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对省计量所等3个单位的计量授权考核。组建了全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评员队伍,45人获得考评员证书;组建了全省定量包装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审核员队伍,有32人获得审核员证书。实施光明工程。抓住主要环节,从源头上解决眼镜产品质量问题。会同省卫生厅加快了对全省眼镜验光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对220余名眼镜验光人员进行了培训,有24家眼镜配制单位进行了计量确认,获得了计量确认合格证书。举办各种活动,为中小学生免费检测眼镜、义务咨询2 000余人次。重点计量器具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6种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包括电能表、水表、煤气表、衡器、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为了实现这6种重点计量器具、定量包装商品、眼镜产品质量2001年的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省局印发了文件,对6种重点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复核检查,对电能表等产品进行了重点检查和抽检。纠正了有的企业超范围生产、样机试验规格型号不全、检测手段不完善、不建立标准就进行出厂检定、检定人员不经考核就上岗等问题,并对计量器具生产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进行了具体指导。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组织省计量技术机构宣传贯彻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配合国家局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函授”培训工作,培训定量包装生产企业的计量人员230人。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计量保证能力评价”,组织各地对所辖区域内的定量包装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抽查7类产品88个批次,合格率87.9%。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召开了全省水泥生产企业定量包装监督抽查总结表彰大会,对在定量包装工作中好的企业和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了通报。法定计量工作。采用防伪技术,对全省计量检定证明文件实行统一管理。组织审定、发布了黑龙江省《液化石油气加气机》、《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发布实施《黑龙江省计量员管理办法》。配合建标、颁发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强检计量器具管理审查等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计量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计量技术咨询服务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检查大中小学教材20余种,抽样教材11种、21册。其中物理量符号出错的有3册,出错率14.3%,单位名称出错的有1册,出错率占0.48%。企业计量工作。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组织对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和佳木斯电机股份公司进行了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指导地市对37户中小企业的计量工作进行确认。针对建筑市场水泥用量大的实际,在3年统检的基础上,评选出10家连续3年定量包装合格的企业,予以通报表彰。深入大庆石油炼化公司、大庆石化总厂等企业调查,了解企业计量管理现状,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及时发现和总结本省企业计量管理经验,组织开展了“计量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专题调研工作。 (李新峰 高 捷 张训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