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1年,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体制改革与药品监管同步推进,是工作力度大、取得成绩比较显著的一年。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制定并出台了省以下垂直管理方案及5个相关配套文件,平稳完成了构筑省及省以下“三三二”(即:省设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所和药品稽查总队;市(地)设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所、药品稽查大队;县(市)设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队)药品监管体制的任务。对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符合条件人员及市(地)、县(市)机构的资产进行了接收和划转。共接收1 253人,其中行政编制260名、药检所编制569名、药品监督员编制51名。拟划转资产26 164.68万元,其中房产面积52 226.07平方米、1 990.05万元,车辆36台、426.55万元。按照国家及省确定的人员来源范围,于9月23日组织医药、药政、药检部门(机构)中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人员进行公务员录用考试,897名具备考试资格的人员参加了考试,有505人被考试录用。医药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全省集中开展了两次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集中检查整顿,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重拳,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全省共受理制售假劣药品举报5 211件,查结率90.47%;查获假劣药品、医疗器械3 145种次,涉案标值1 370余万元;收缴并销毁过期失效药品、医疗器械15 434种次,标值3 244万元;取缔制假、售假黑窝点202个,查处大要案59起;受理药品、医疗器械广告3 033个,批准率45.7%,撤销广告批准文号41件。通过整治打击,一些危害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突出问题得到遏制。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准入工作。严格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院制剂室和第一次依法纳入监管轨道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等进行验收换证工作,共换发各类许可证4 424个。促进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又有新贡献。在继续帮助、支持国有医药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扶持非国有医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哈药集团制药六厂、黑龙江省庆安制药有限公司等20户企业实现联合重组,对地方和县级财源建设的医药技改、科研项目参与审核把关,积极推动利民开发区等医药园区的建设等,有力地促进了医药工业的发展。2001年实现医药工业总值120.77亿元,同比增长13.56%;增加值29.08亿元,同比增长20%;利税13.9亿元,同比增长16.5%。积极支持和促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和扶持药品经营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到2001年末,已有连锁企业7个,连锁零售店达到206家,其中哈尔滨市人民、同泰连锁店被国家药监局确定为跨省连锁经营企业。大型零售企业发挥了作用,相继成立了哈尔滨市康泰、康华、利民、宝丰和绥化市泰华等大型药品零售企业,实行规模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提供优质服务,让群众方便及时地吃上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放心满意药品。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省及部分市、县药监局分别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了行政执法工作程序,建立了行政执法监督机制、重大案件合议和审查制度,使行政执法开始步入规范的轨道。省药监局及七台河市药监局两起行政诉讼案胜诉,维护了药品监管执法的形象和权威性。 (薛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