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2001年,全省畜牧业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成绩。黄牛及肉牛存栏400.4万头,奶牛存栏77.8万头,生猪存栏1123.0万头,羊存栏567.8万只,家禽存栏13 739.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2%、11.5%、3.5%、11.9%、4.5%:全年出栏肉牛195万头,生猪1 300万头,羊266.6万只,家禽17 625.7万只,分别增长6.9%、7.8%、13.1%、3.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71.2万吨、80.3万吨和92.4万吨,分别增长7.1%、6.7%和22.91%;实现牧业产值224.6亿元,增长16.5%,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全年转化粮食90亿公斤,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600元,比上年人均增收50元,全面完成了全年畜牧工作目标。
    1.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了畜牧业的产业地位。很多市县围绕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明水、肇东提出了“主副换位”的指导思想,即种植业向种植高效益的饲草饲料上调,农业向突出发展畜牧业上调.农村经济向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上调,从而更明确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加快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重点向饲料倾斜,全省粮、经、饲种植结构已由上年的79.6:19.4:1.0调整为81.4:16.7:1.9。在畜牧业内部,突出抓了奶牛、优质肉牛、肉羊开发,三元杂交猪和特种养殖。尤其是鲜奶生产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奶牛价格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鲜奶价格每公斤达到1.6元~1.8元,高于上年0.2元左右,养一头产奶母牛每年可获纯效益4 000元左右,出现了农民大量外购奶牛、扩大规模的喜人景象;肉牛生产也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局面,价格攀升、效益提高,优质肉牛冻精供不应求;三元杂交猪由于育肥期短,市场售价高,深受加工企业和养殖户的欢迎,发展势头很猛;特种养殖业可谓异军突起,饲养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年创产值7亿元;在畜产品结构调整上,突出质量与安全,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继完达山乳品等绿色品牌畅销全国之后,哈慈集团又与望奎县合作,建设了集产、加、销为一体的绿色生猪产业链,并获得绿色食品标识,绿色猪肉受到上海、哈尔滨等地市民的欢迎。
    2.加快以龙头建设和利益对接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进程,有效地拉动了畜牧业的发展。龙丹与金星两大乳品企业已经正式重组为黑龙江省乳业集团;完达山集团兼并了原鹤王、飞鹤集团所属的乳品加工企业,以及双鸭山、讷河乳品厂,并在哈尔滨市新上了日处理160吨保鲜奶生产线;双城雀巢、富裕光明、杜尔伯特伊利、肇东伊利等乳品企业都纷纷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庆金锣集团所属企业,年屠宰生猪115万头,年产火腿肠4万吨;双城新胜蛋禽批发市场日外销鲜蛋达650吨,正积极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后达到日均外销1 200吨的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蛋批发市场。在肉羊产业上也有新的进展,林口县与内蒙草原兴发集团合作建设了肉羊屠宰加工厂,龙江县建设的肉羊屠宰加工厂已投产,从而使肉羊开发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呼兰正大公司年放养肉鸡3 500万只,已出口肉鸡制品近1万吨。依安天鹅集团加工大鹅80万只,基地饲养量达380万只,产品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国内南方市场。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对接取得明显进展,对接形式多种多样,对接关系不断紧密。富裕光明、完达山集团等乳制品加工企业,通过扶持农户购买奶牛、提供养牛保险、建设机械化奶站以及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等办法,加快了生产经营一体化进程,降低了双方的生产和经营风险。
    3.大力推进以良种、良法配套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工程,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在良种方面,启动家畜胚胎移植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工程,利用良种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引进良种牛40头,种公牛存栏达到7个品种75头,肉用种羊505只,品种存量居全国第一,年产冻精可达100万剂。还利用省财政专项资金,对省内原种猪场的品种进行了调配,为加快三元杂交猪的生产创造了必要条件。
    4.着眼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草原饲料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改良草原13.33万公顷,实现退耕6.93万公顷,人工种草达到5.66万公顷;对哈大公路两侧0.66万公顷退化草场进行了封育,补播0.06万公顷,收到了初步效果;同时,续建了优良牧草种子基地,引进了一批牧草新品种。全省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达到了7.23万公顷,可制成青贮饲料314.5万吨;有15个受灾县用未成熟玉米直接制成青贮72万吨,总计达386.5万吨。全年共生产各类饲料385万吨,实现产值95亿元,分别增长7%和6.3%。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已批准在本省建设饲料安全工程项目,各地在对饲料企业予以免税政策扶持的同时,积极组织饲料企业改进配方,提高品质,从而为生产优质安全的绿色畜产品创造了必要条件。
    5. 面对国内外动物疫情严峻的形势,切实加强了对全省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力度,强化了产地、运输、加工和交易等环节的检疫工作,特别是产地检疫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制定了推进方案,组织了专门培训。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利用专项资金,更新和补充了设备,提高了监测能力,并已通过了国家兽药检测资格认证。强化了兽药和疫苗的市场管理,并对兽药及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注销了30个兽药厂的兽药生产许可证,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 (胥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