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2001年,全省冶金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战线完成工业总产值36.8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2.97%,同比增长30.36%;工业增加值完成8.0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9.83%,同比增长35.5%,增加值较产值增长高出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年全行业完成钢产量116.45万吨,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列入统计的8种主要产品产量,除钢材产量外,其他7种产品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生铁完成78.42万吨,钢完成116.4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7.04%和50.63%;钢材完成86.89万吨,焦炭完成141.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26.14%,铝材、电解铝、电解铜、铜含量等产品均比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全省冶金工业保持了较高的产销率,销售收入明显增长,多数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实现了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2001年全行业产值产销率达到96.96%,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5.23亿元,同比增长14.79%。实现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减亏71.88%,减亏额达3.3亿元,其中:钢铁工业实现利润-1.2亿元,同比减少亏损2.4亿元;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13万元,同比增加效益1 326元;亏损企业发生亏损2.1亿元,同比减亏43.12%,亏损面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利税由负转正,利税实现1.39亿元,同比增加效益1.42亿元。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1年12项在建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28%,有9项已建成投产,另有3项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8项,成果推广项目3项,科技攻关项目4项。北满特殊钢股份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省级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13个项目获冶金系统科技进步奖,有6个项目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列入省重点推进工程计划的北钢炼轧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年度资金全部落实,到位资金6亿元,外汇1 650万美元;西林钢铁公司6 000立方米制氧工程8月份建成,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投入生产运营;东轻“二七”熔铸、板带项目,土建工程完工,部分设备已安装。能源及主要消耗指标和质量指标保持了较好水平。标志着冶金工业工艺结构先进水平的连铸比达到68%,较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全省冶金系统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4.67吨标煤/万元,降低率为4%;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为0.962吨标煤/吨,同比降低率为2%。西钢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审核,走在了全国冶金企业的前列,螺纹钢产品被评为国家质量免检产品。截至11月,列入重点考核的几项主要质量指标全部好于年度计划目标,质量等级品率为78.43%,比计划提高13.4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质量损失率0.21%,比计划降低0.4个百分点,同比降低0.01个百分点;名牌产品产值率50.11%,比计划提高12.1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7.96%,比计划提高5.9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37个百分点;质量稳定提高率3.33%,比计划提高1.33个百分点,与上年持平。本省冶金工业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本省冶金企业要求增产与国家限产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生存受资金威协的情况依旧严重,生产和建设受到抑制。冶金产品和冶金原材料市场混乱失控状况没有有效改变。省内废钢资源外流冲击废钢市场,废钢争夺激烈,价格上升,弱化了企业创利能力。消除冶金“五小”工作任重道远,假冒伪劣钢材充斥市场,对国有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开发与市场脱节,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生产集中度不高,产品品种、结构老化,无法以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抢占市场,竞争力不强。多数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行业亏损很严重,企业公司制改革尚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企业还没有脱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本省冶金工业劣势地位难以从根本上扭转。 (薛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