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
2001年全省医药工业的结构调整工作,按照黑龙江省“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要求,坚持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产品质量、防治污染、提高效益、替代进口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等重点工作,坚持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运用优胜劣汰机制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了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加快了GMP达标工程的实施进度,使全省“十五”医药行业的结构调整有了一个良好开端。2001年全省医药工业在建项目48项,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竣工投产10项,完成投资4.3亿元。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年产200吨7- ACA系列产品等一批高新技改项目的投产,大大提升了全省抗生素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一是GMP和GSP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01年底,全省有35家企业、共50个车间通过GMP认证,申请通过率为100%;哈药集团医药公司和牡丹江灵泰药业集团通过了国家CSP认证。二是推进资本结构调整,推荐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引资项目、哈尔滨中药六厂扩建项目等16个医药项目向美国、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公司进行发布;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合资合作,成立了张家口帝哈制药有限公司、哈药慈航抗肿瘤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品拓展的合资合作企业,推进了低成本扩张和品牌战略的延伸。三是加强中药工业规范化原料生产基地的建设。全省已初步建立起防风、龙胆草、人参、平贝、刺五加等具有黑龙江地域特点的中药工业原料生产基地。伊春北药开发打捆项目已列入省“百项工程”,双鸭山圣中集团争取国家建设资金5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0万元建立的北龙胆项目已全面实施。 (刘忆平 王东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