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经营管理

2001年,全省邮政成本管理层次不断加深,已经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针对扭亏这个突出的阶段性任务,采取了一些刚性措施重点控制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大的网络成本、业务成本和人工成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全省邮政完成扭亏任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降低网络运行成本上,对全省邮区中心局的布局和作业流程进行了重新组划,撤销了鸡西、双鸭山、大庆、绥化、北安5个三级邮区中心局。对省内二级干线邮路进行了优化,本着与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对县以下邮路以及市内趟车邮路进行了调整,共调整和取消了4条运能利用率不足60%的二级干线邮路,将不担负取送款任务的42条县以下汽车邮路改为委代办邮路或承包经营,使网络组织水平和全网运营效率及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降低业务成本上,加大了对劳务费、代办费、宣传费、邮品开发等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力度,努力压缩邮件运输费和修理费。全省邮政业务成本费用3年平均增长1.53%,比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低19.6个百分点。在降低人工成本上,以减员增效为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减少从业人员。充分发挥计划管理和审计监督的作用。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881个,其中财务收支审计29项,土建工程审计27项,业务资金审计86项,经济责任制审计46项。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防止了企业资金流失,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资金、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将全省邮政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全部集中到省局,使省局有能力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一些重点建设;同时对报刊、集邮等业务资金实行了集中管理,加速了资金的内部融通和周转。在资产管理上,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盘活资产,尽可能发挥现有资产的作用,使资产的利用率和创造效益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企业改革的层次不断加深。在用工制度改革上,全省邮政加大减员力度,到2001年末,全省邮政实现减员3 277人,同时加强了劳务工队伍的管理,对劳务工的招用条件和程序、劳务合同以及劳务工的日产管理和保险待遇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结合重新修订工效挂钩办法,加大了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并继续加大对各局的工效挂钩力度,全年挂钩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达到15.37%。各局也逐渐加大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尝试多种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工资、奖金的激励作用。改革了经济考核方式,实行以收支差额管理为重点的经济核算办法,完善了经营责任制考核指标,以效益指标为主,加大了对正差局的奖励力度,激励正差局扩大增盈幅度,同时促使负差局加快扭亏进程,使全省邮政在经营上加快了由业务扩张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的进程。在财务管理上,推行省、地市两级计划管理,和省、地市、县三级核算的管理方式,在政策上引导各地市局加强对所辖县市局的管理,使各地市局将全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本地区的经营工作,促进了全局意识的增强和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滕丽萍 康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