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1年,省电信公司完成业务收入47.32亿元,列全国第14位。新增电话用户70.8万户,累计达到558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14.63%,列全国第11位。新增数据、互联网用户48.08万户,实现翻番增长,累计达到81万户。新增国脉电信用户88万户,累计达到160万户,在全省无线寻呼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省电信公司全年投资30亿元,使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66亿元,在全国31个省级电信公司中居第12位。建成覆盖全省,结构合理、技术先进、高带宽、立体式、多手段、智能化,能够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及各种业务需求的主体通信网络,光缆线路通达全省所有县以上城市、乡镇和60%的村屯,总里程4.4万公里,通达范围居全国前列;微波线路总里程达6 000多公里;建成由西环和东一环、东二环组成的DWDM(密集波分复用)高速环网,省会至地市的传输速率达到N×2.5G/秒(1G可供3万人同时通电话或同时传输256路DVD视像节目);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80万门;互联网具备响应100万用户的能力,宽带用户接入端口达到23万个。全省政务信息网进展顺利,全省农业信息网已于2001年12月份开通使用,建成127个局域网,覆盖乡镇以上所有农业主管部门。配合“科教兴省”战略,在全省50所重点大中专院校开通了校园宽带接入网,与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了远程教学宽带应用系统,已招收网络大学生1 600多人,使二者跻身全国30所实现远程教学的高校行列。集中力量推进黑龙江信息港建设,其主页日均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已成为推进全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公共平台和网上黑龙江的标志性站点。建成了电子商务(RA)审核受理中心,成为全国6个电子商务技术支撑中心之一,网上报税(金税工程)、网上报关(金关工程)以及网上股票交易等电子商务类应用进入实用化阶段。积极帮助哈尔滨市政府建设数字城市,建成并开通了哈尔滨数码城网站,对于建设“数字黑龙江”具有现实意义。在发展农村通信投资大、收益差,一直亏损经营的情况下,从为将黑龙江建成农业强省创造条件的大局出发,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到2001年底实现了全省所有通农电的行政村全部通电话。配合全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加快林区的通信发展步伐,与全省60%的林业局签订了林业电话资产收购、联合建设协议,促进了林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了林区电信网络的升级换代,并为部分林业职工的安置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了林区的社会稳定。加强集约管理,推行市县一体化管理体制。2001年,全省县局可控成本同比下降4.5%,节约支出2 500万元,业务收入增幅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全省实业按照省公司提出的“一年规范、两年起步、三年大发展”的战略构想,积极规范、整合和运作,初步建立包括通信支撑保障、软件研发与应用、旅游商服、信息服务、经贸供应、工程建设等六大产业链条在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主营业务突出、资源配置合理,对外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对内实行集约管理的集团化优势,初步具备一定的经营规模和抵御市场风险的实力。2001年,完成业务收入17.6亿元,实现利润1 800万元,为尽快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效率出发,调整网络体制,改革运行维护体系,初步实现了以地市分公司为单位的集中网管、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和集中网络资源管理的运行体制。组织开展了全省清网排障、网络质量达标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到2001年12月,全省网络接通率达到96.5%,省会网络接通率全年始终列全国前3位,互联网接通率从年初的40%提高到98.8%,为业务发展、网元出租、互联互通以及服务保障创造了良好的网络条件。同时,将全省县以下光缆交省电信传输局实行集中维护管理,提高了网络运行质量,降低了维护成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了三项制度改革,在全省主业、实业的大部分岗位实行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聘,全省1.8万名员工参加了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有388名员工转岗、71名员工待岗。竞争上岗,促进了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王宝茹 王继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