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截至2001年末,全省流通业(包括全社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网点59万个,从业人员190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8.9亿元。2001年全省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实现929.1亿元,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15.9亿元,其他零售额实现154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9.5%、17.7%和4.8%。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67.4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31.5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0.5%和7.4%。吃的商品零售额527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251.7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361.2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8.4%、8.5%和9.3%,占全部零售额比重分别为44.0%、20.9%和30.1%。全省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1年流通业增加值实现350亿元,占全省CDP比重的9.8%。在第三产业中,商业增加值比重为30.3%,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商业税收实现9.98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2.88%。传统流通业改革和调整步伐加快,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业开始起步。2001年国有商业的市场占有率为32.1%,集体商业的市场占有率为2.3%,个体私营商业的市场占有率则为65.6%。商品市场已由过去供给约束型的卖方市场转变为需求约束型的买方市场,全省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已经达到70%以上,县级商业及大中城市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从国有国营形态中退出。组织结构、业态结构也由传统的批发、零售业转变为集团、连锁、超市、仓买、专卖店、会员店、购物中心等多种形态并存,全省连锁企业40家,发展包括超市、仓买店、专卖店等各种连锁店铺1 100多家,年经营额30多亿元;组建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集团39家,年销售额60亿元。流通行业的管理体制由商业、物资、饮服分割的局面转向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饮服业相统一的新型管理体制。本省流通业同发达地区比还有较大差距。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本省仅有3户企业跻身全国零售百强(最靠前的大庆市百大集团列第69位),最大的连锁企业哈尔滨中央红月亮连锁店的销售额仅为全国最大连锁企业上海联华的5.9%。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低。流通企业核心技术、物流和信息设备都远远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全省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利用国内国外资源能力弱,开放程度低。全省流通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仅有5.8%,不仅吸纳省外、国外资本比较少,而且省内流通企业没有成功进入省外、国外市场的情况,也没有形成一家辐射东北乃至全国的大市场。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低。大型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结构失衡,流通立法滞后。 (李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