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主要气候事件及影响

冬季酷寒:冬季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本省,致使大多时段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除11月上旬、1月下旬及2月下旬外,其余9个旬气温均低于常年,尤其是11月下旬、12月下旬、1月中旬及2月上旬各旬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7℃。且1月中旬南部部分地区旬最高气温及旬平均气温、2月上旬全省大部分地区旬平均气温及旬最高气温为近40年来的最低值。尚志、明水、齐齐哈尔及泰来等地极端最低气温出现1961年以来的最低值。冬季本省低温(日最低气温≤- 30C)日数之多为近40年来少见。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大部地区一般有41~105天,三江平原一般有1~26天,其他大部地区有11~53天。与常年同期相比,三江平原大部地区偏多1~16天,其他大部地区偏多6~58天。大兴安岭北部低温日数是1961年以来的第1位,大庆、绥化、哈尔滨大部地区及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部分地区低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的前三位。冬季低温严寒天气使本省各地取暖费用升高,用电量增加,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前春降雪异常偏多:3月本省降雪过程频繁,出现了4次大范围的降雪过程:3-4日、19-20日、22-23日、25-27日。其中3-4日本省东部出现大范围的暴雪天气,双鸭山市区、密山市区降雪量在30mm以上,期间风力达4~6级,由于降雪强度大,公路交通运输中断,部分蔬菜大棚被压坏,有大牲畜死伤;25-27日受南来低压影响,东部大部降雪量在5mm~15mm。由于降雪过程频繁,强度大,东部大部地区3月降水量在30mm~50mm,为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量的最高值,比常年同期偏多2倍以上。月末东部大部地区地表覆盖lOcm~ 20cm厚的积雪,农田处于饱和状态,致使麦播和大田播种拖后。
    沙尘暴:4月6-10日,受蒙古低压影响,本省大部地区出现近十年来少有的沙尘天气,致使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给交通和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6-8日,大部地区风力在4~6级,部分地区短时风力在9级以上,齐齐哈尔、大庆、绥化、伊春南部、哈尔滨西部以及绥滨、七台河、宁安、绥芬河出现沙尘暴或扬沙天气,其他大部地区出现浮尘天气;10日,本省又出现大风天气,南部大部地区风力在8级以上,西南部大部地区、牡丹江东部、鸡西大部、双鸭山大部以及伊春市区、通河、方正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
    严重干旱:在连续两年(1999年、2000年)干旱的气候背景下,本省又发生大范围干旱,为建国以来少见的大旱年景。连续两年的大旱使土壤深层含水量偏少,底墒差,本年冬季降水量接近常年,但2月西南部几乎无降雪,据2月28日土壤测墒显示,西南部lOcm~30cm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3月齐齐哈尔大部、大庆大部、哈尔滨南部降水量均偏少,其中齐齐哈尔大部、大庆大部降水量不足lOmm,明显偏少,月末呈现不同程度的旱象。4月绥化大部、哈尔滨及泰来降水量少于1Omm,且全省大部降水偏少三至八成,加之大风天气频繁,且气温偏高,土壤失墒严重,4月末旱区已扩大至绥化、哈尔滨西部一带,齐齐哈尔、大庆旱象加重,大田作物播种受到影响。5月松嫩平原大部、鸡西东部、双鸭山大部降水偏少二至六成,且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旱情依然持续,并向鸡西东部、双鸭山等地发展。6月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尤其上旬中西部大部、下旬大部农区几乎无降水,且上旬有2天、下旬有5天全省范围的高温晴热天气,西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高温加速了土壤水分蒸发。截至6月末除牡丹江外,其他大部地区均呈现不同程度旱象。7月本省降水过程频繁,强度大,局部地区出现暴雨天气,截至7月末,除泰来外,其他大部地区旱情基本解除。全省旱灾最重时受旱面积达500.67万公顷,重旱223.33万公顷,水田渴水44.13万公顷,造成近4万公顷地没种上,近2.67万公顷水田未插上秧,毁补种面积77.07万公顷,干枯死苗面积36.67万公顷。全省因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3亿元。
    虫灾:由于严重的干旱,引发了多种病虫害及鼠害的发生,最重时全省发生面积566.67万公顷。特别是受气旋天气的影响,草地螟大量迁入本省出现了两次高峰,发生面积80万公顷,发生量大大超过上年,局部地区已接近大发生的1982年。土蝗发生期较常年早,密度大,范围广,呈暴发态势,发生面积100万公顷,是建国以来最重的年份。
    暴雨洪涝:7月,本省降水过程频繁,根据各站上报的暴雨次数统计,共发生暴雨29站次;8月共发生9站次。其中,7月9日望奎6小时降水量达140余毫米,4.67万公顷农田受灾;密山7月12日降暴雨,农田受灾面积587.07公顷,其中364.2公顷绝产;7月26-28日,嫩江南部普降大雨或大到暴雨,83个村屯受灾,损失粮食2.97万公斤,农作物受灾面积5 972公顷,绝产2 079公顷,另外损坏桥6座,涵25处,道路82公里;8月20-21日,虎林降大暴雨,部分农田被淹,经济损失在10万元左右。
    冰雹:本省冰雹天气较多,据各站上报的冰雹灾情统计,共发生冰雹140余站次,其中5月和7月发生冰雹的次数分别为52和50站次,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生长季(5-9月)共发生冰雹126站次,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危害。2001年作物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气象条件较差,虽说后期条件较好,但也弥补不了前期所造成的危害,因而属于歉年年景,水稻获丰产,大豆、玉米次之,小麦最差。 (马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