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气象服务

2001年本省天气是冬冷夏热,异常少雨干旱。1、2月份严寒为50年少见,春、夏、秋、初冬气温一直偏高,夏季高温出现历史极值,同时降水量异常偏少。短期气候预测对全年的春旱和汛期少雨天气趋势分析也比较准确,为各级领导部署春耕生产、安排防汛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5月中旬全省旱象露头后,各级台站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对持续高温少雨和6、7月几次关键性降水天气提前做出了预报,为各级领导组织抗旱斗争和人工增雨提供了重要信息。省局加强决策服务的组织工作,编写了9期《重要气象情报》,专呈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其中“东部涝象严重、春播将明显拖后”、“我省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当前旱情分析”、“当前旱情是历史最重的一年”、“我省进入干旱周期,未来5~7年抗旱应作为防灾的重点”、“气候变暖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工增雨缓解旱情”、“今年降水极少,明春干旱形势严峻”等8期《重要气象情报》受到多位省领导的批示。省政府的《政务信息》及时刊登了每期重要气象情报,省委办公厅还将省气象局报送的“我省进入干旱周期,未来5~7年干旱是防灾的重点”的材料直报中共中央办公厅,供中央领导参阅。各地市县局按照省局的要求,也向当地政府开展了《重要气象情报》服务,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鉴于2001年少雨高温天气使全省春、秋两季林区火险等级明显偏高,加强了林火监测和火险天气预报。全省3个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昼夜监测大小兴安岭林区火情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扑火。9月29日黑河、伊春、大兴安岭等地出现多处火情,省局组织省气象中心、农气中心及出现火情的台站制订了扑火气象服务方案,积极做好火场天气预报服务。省局在两天内组成了飞机增雨作业队,从10月1日起开展火区人工增雨作业,同时组织20余门高炮和100多名技术人员和炮手,赶赴6个主要火场,抓住3次天气时机及时进行了增雨作业,使火区降雨5毫米~ 10毫米,为扑灭林火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省领导和森林防火部门的好评。针对2001年干旱时间长、范围大的情况,着力组织人工增雨抗旱作业。飞机增雨提前1个月进场,作业时间由过去的1个月延长到3个月。先后进行抗旱作业20多架次,灭火作业13架次。全省有400余门高炮10多部火箭投入抗旱增雨作业,特别是6月8日、6月底、7月上中旬的几次增雨作业效果明显,为缓和旱情、促进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 (马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