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调研与咨询建议
1月4日,省经济调查研究会组织召开了调研成果《非国有经济发展之路》首发式。会议在哈尔滨市举行。与会者40余人。这项成果是黑龙江省理论工作者、政府职能部门和非国有企业家紧密合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共同探讨的理论成果。
2月21日,省东北亚经济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宋魁提出的《关于加强哈尔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建议》在哈尔滨市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咨询报告》2001年第3期发表后,引起市政府的重视,副市长方世昌、方存忠对建议做了批示,并聘请作者为哈尔滨市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项目的顾问。
3-4月,省经济调查研究会与省旅游局联合在全省范围内对旅游业质量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主要对各旅行社、旅游景点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报价情况、日程安排、安全投诉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是在报纸上发问卷、栏目调查、入户调查、网上调查等。调查结果形成调研报告。省长宋法棠在调研报告上做了批示。对于服务优秀的单位以电视颁奖晚会的形式给予表彰、颁发证书。省市有关领导王振川、沈根荣、曹亚范、宁士敏、刘景林等参加了颁奖晚会。
4月10日至6月底,佳木斯社科联应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的邀请,帮助该院导入企业形象战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对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医务人员的调查、获得大量的有关医院建设的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出医院的理念,经反复征求医院领导及医生的意见,最终策划设计出《北京妇产医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形象手册》。该形象手册由医院形象(CIS)宣言、医院理念、医院精神、医院文化、医院发展战略、院歌等十三部分组成。
5月4-6日,省生态经济学会与哈工大就共同承担的重点课题“黑龙江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探索改造传统农业途径的研究”进行了研讨。会议就本省农业园区发展状况、国内外园区的历史、经验及建设农业现代园区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确定了课题的框架,明确了分工。
5-6月,省经济调查研究会对本省的五个地市(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开展家电市场大型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消费群体的消费意愿、购买欲望、购买力,品牌的质量、价格、包装、便民措施,商家的服务、信誉、知名度等。
5-10月,省农村财政研究会牵头,聘请省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徐泽民,绥化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壮,齐齐哈尔财政局党委书记万国欣等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十五”期间“黑龙江省财政支农的方向、重点及对策”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绥化、齐齐哈尔两市及所属6县十几个乡镇进行座谈,听取意见。
6月份,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赵瑞政组织学会会员及省社科院部分研究人员到佳木斯、依兰、海伦等6个市县进行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子课题调查,并延伸为黑龙江省社会结构变迁调查课题。
7-8月,省经济调查研究会与《新晚报》联合开展哈尔滨市窗口形象调查。这项活动的宗旨是将“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教育活动和哈尔滨市“强素质、树形象”活动引向深入,促进哈尔滨整体形象和素质的提升。调查的内容主要有:环境卫生、交警、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车站、大中商场、宾馆酒店、娱乐场所、银行、医院、邮政、电信等窗口形象。调查结束后,对哈尔滨市窗口形象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对策建议。
8月份,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赵瑞政与省政协合作,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研,调研报告得到宋法棠省长的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9月11日,经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科研所批准,省统计学会、省统计科研所推荐的《关于非国有经济统计核算方法研究》、《绿色食品统计制度研究》、《我国入世后LCE模型及政策控制目标》、《资源型城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等四项科研课题在国家立项,其中《关于非国有经济统计核算方法研究》被列为重点课题。
9月,省经济调查研究会完成了省科委委托的科研课题项目“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联动研究”。研究报告从多方面研究了本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的联动作用,着重说明黑龙江省应按照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同步推进,是消除存在的“双重二元制”结构的根本途径。 10月15日,为应对加入WTO对本省的挑战,东北亚经济技术研究会受省对外经贸合作厅委托,在课题组长彭瑞玲、陈祥林的带领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完成了“黑龙江省实施经贸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课题。
11月14日,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完成了省社科院调研课题“2002年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形势预测”。该课题是省社科院“2002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白皮书”的一部分。
12月中下旬,省东北亚经济技术研究会通过2000年《关于哈尔滨市快速有效发展中俄科技合作的研究报告》,提出的“关于将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并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采纳,2001年12月,市政府正式宣布两个开发区合并。 (穆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