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主要研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研究。主要侧重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和创新的研究。省委宣传部成立“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课题组”,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一批成果。纪念建党80周年和学习“七一”讲话。省委宣传部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就纪念建党80周年学习“七一”讲话精神撰写系列文章,发表于《黑龙江日报》。转型时期重大问题研究。科社界就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阶级阶层关系、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基层政权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经济全球化、加入WTO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战略。
    重要学术活动:5月中旬,王传邃、刁乃侠、金东珠、张国胜等参加了在浙江绍兴举行的中国科社学会年会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7月上旬,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等联合召开全省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科社界许多理事的论文入选,部分理事参加会议。12月初,省科社学会第6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理论研讨会在大庆市举行,成立了新一届理事会。6月下旬,陈静参加了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所)主任联席会议暨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2001年初,张晓忠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党建研究会2001年年会暨党建研讨会。
    主要科研成果:刁乃侠的《要重视社会主义体制转型期研究》(《内部文稿》2001<10>),文章对体制转型期基本特征的研究颇有新意。文章认为,体制转型是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特殊时期,其根本任务是在我国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体制转型期是我们认识形势和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统一认识的客观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刘建明《对当前贫富差距的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l<2>)中认为,贫富差距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着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价值判断。合理适度的贫富差距,能利用普通利益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落差压力,来驱动经济的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相反,不合理、超度的贫富差距,必然蜕变为两极分化,造成不平等的紧张状态,导致社会效率下降。因此,贫富差距要适度,一方面激励竞争致富,把合理有序的贫富差距当做社会进步的杠杆,另一方面又不能无限扩大贫富差距,要把它控制在社会能容忍的范围内。潘春良、刘光慧、张晓忠的《实践“三个代表”,强固执政之基》(《理论探讨》2001<6>)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执政党的地位以及历史使命的高度来运筹和谋划“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的理论成果。要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一切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夯实执政党的经济基础;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夯实执政党的文化基础;牢记宗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夯实执政党的社会基础。胡连生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科学社会主义》2001<2>)一文中提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美国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坏的方面更多一些。西欧、北欧一些国家贫富差距较小,在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更明显一些。我们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不应只抓一点,不计其余。王永贵的《挑战机遇战略: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与探索》2001<2>)认为,全球化背景下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面临着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挑战和风险,也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因时应势,实施创新战略,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开创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由胡永琴、刘松枝、马渤合著的《历史回眸与理论断想:党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理论与实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书,全方位阐述了村民自治的缘起、发展以及当前农村村民自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该书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严密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陈静在《解析“三潮”冲击下的“信仰危机”》(《学习与探索》2001<1>)在认为,信仰问题关乎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信仰危机产生于“三潮”(资本主义西潮、社会主义低潮和市场经济商潮)因素的交织与碰撞,解决“信仰危机”的思路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认同的基点上达到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张国胜在《江泽民“七一”讲话的理论创新》(《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6>)一文中,从10个方面总结概括了江泽民“七一”讲话的理论创新。其中:“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及其特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判断共产党人先进性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标准是对党的性质理论的创新;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是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张晓忠、刘光慧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新特点》(《内部文稿》2001<5>)认为,经济全球化使两制间的共处与竞争呈现5个新特点: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由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变为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综合国力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资本主义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两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王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