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依兰县

  县委书记:赵 满   1951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2年9月参加工作,2000年6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秉和
    县 长:吴国禄
    1955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8月参加工作,2000年6月任现职。
    副县长:李成林 封殿辉 姚 生 杨晓春 辛敏超 宋泽刚
    县政协主席:张树霖
    【概况】   依兰县位于哈尔滨市东部251公里处,总面积4 616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4.09‰。全县耕地114 704公顷,有林地126 739公顷,森林覆被率33.3%,总蓄积量1 222万立方米。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三大分水系交汇于县城,有中小河流18条,中小型水库21座,年径流量9.44亿立方米,客水约32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7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3亿立方米。矿产资源有铁、铜、锡、铝、石英、石墨、煤等,其中煤储藏量2.3亿吨。野生植物有蕨菜、薇菜、元蘑、猴头、木耳、山葡萄,药材有山参、鹿茸、龙胆草、刺五加等百余种,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依兰是本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有倭肯哈达洞、五国城遗址、坐井观天遗址、慈云寺等众多人文景观。松花江北岸的丹清河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巴兰河漂流(北方第一漂)名扬省内外。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8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8 861万元,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增长3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 347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1 722元,下降12.7%。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以实施“6321”工程为核心,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植树造林0.4万公顷。巴兰河牌大米、山野菜和绿帝牌大豆均升级为A级绿色食品。化解乡村不良债务5 090万元,减债20.1%;减轻农民负担824万元,减负14.8%。新建一处绿特色市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比例达到6:2:2,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到73%,绿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0.87万公顷。以牛羊经济为重点的畜牧业得到全面发展,产值2.82亿元,增长8.2%。以实施“268”计划为重点,实现了工业经济创历史最高水平的目标。县属工业总产值2亿元、增加值6 012万元、税金865万元。非国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个体私营业户、从业人员分别增长8%和9%,乡镇企业增加值、税金分别增长14%和1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42.6:18.4:39调整到37.4:19.6:43。
    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企业改革,破产终结4户,进入破产程序7户,产权出售8户,规范股份制16户。改制后的企业大多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利税明显增长,改革效益开始显现。完成了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撤销乡镇9个、行政村232个、小学88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确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建立了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体的社会化救助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清理废止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性文件34件。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和承诺制,在政府机关中普遍推行政务公开,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12345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强力推进了30个重点项目,洽谈对接项目236个,到位资金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9.88万美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出口总额1 139万元。
    全面启动生态县建设“十大”工程,完成永发水库消险加固工程,彻底消除“依兰头顶一盆水”的隐患。兑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档案工资,解决了已分配大中专毕业生、民办转公办教师工资等历史遗留问题,扩大了低保覆盖面,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全县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8 733公顷,其中绿色水稻3 333公顷,绿色大豆4 000公顷,绿色杂粮1 400公顷。绿色食品产量3.19万吨,产值1亿元,税收1 000万元。建成迎兰乡绿色水稻、道台桥镇无公害水稻、三道岗镇和愚公乡绿色大豆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落实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园区18处。“巴兰河”牌A级绿色大米、山芹菜、刺嫩芽、黄瓜香、“绿帝”牌A级绿色大豆5个产品获得绿标使用权。成功举办了首届绿色食品博览会,建成近千平方米的绿特色产品市场和信息中心,在哈市、北京等地建立了绿色食品销售网点。
    【强化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
    成功举办了第2届漂流节和“走抗联路、观五花山”活动。全县共接待游客28万人次,同比增长93%,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 000万元。编制完成了《依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丹清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完成了博物馆建设;全面整修了四块石景区,协助报达集团完成了报达山庄主体工程建设;旅游区内交通、环保、服务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住宿接待能力达到2 500人,旅游开发总投入4 800万元。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新突破】
    编制完成了《依兰镇城市总体规划》。开发房屋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万平方米。完成道路改造8.47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3 456延长米。完成防洪纪念塔绿地广场一期工程。城镇义务植树17.9万株,绿化街道5条。 (依兰县政府办公室 孙玉福) 季元瑞 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