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杨树清 1952年1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2月参加工作,2000年11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绍林
县 长:杨志伟 1961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2月任现职。
副县长:戚秋野 王 营 赵 军 马海涛 马志海 赵书田
县政协主席:宫淑琴(女)
【概况】 泰来县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全县辖7镇6乡,幅员面积39.58万公顷,其中耕地12.75万公顷。总人口3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5‰。农产品主要有水稻、花生、绿豆、红小豆、葵花、瓜果等,是“中国花生之乡”和“中国绿豆之乡”。盛产鲤、草、鲢,“三花五罗”等鱼类13科67种。油气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油气田1处、76.2平方公里,石油储量2 400万吨,天然气储量17亿立方米。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打好各项改革攻坚战,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各项改革工作
完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通过采取出售、股份制、嫁接改造等方式对55户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实现了企业向民营化方向转变。完成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县由16个乡镇、175个行政村调整为13个乡镇、100个行政村。完成了县乡机构改革工作。全县13个乡镇精减行政人员111人,县直党政机关精减行政人员245人,精减比例分别为30%和36%。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共为企业离退休职工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900多万元,发放低保保障金37.6万元。
农业和农村工作 共建成绿色水稻基地1.34万公顷,绿色绿豆基地1.34万公顷,绿色花生基地6 700公顷。注册了“泰莱福”三个商标,申办并获得了绿豆、花生(四粒红)两个绿色标志。畜牧业实现产值13 98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3%。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3:35:2。乡镇企业总收入、增加值、净利润和税金四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完成了二龙涛堤防加高加固和阿拉新、特力莫等嫩干堤防护坡防洪工程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泰来县百万亩喷灌县建设总体规划》,全年共打井5 192眼,新增喷灌340处、面积4 700公顷。
财源建设
土地资本经营实现财政收入510万元,工业企业实现税金1 392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税金1 003万元。在减收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实现了预算收支平衡。
科教事业 对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进行了调整,撤并小学17所、下伸点3个。高考再创佳绩,被专科以上院校录取的考生达497名,升学率为72.9%。以“六大系统工程”为重点,推广科技示范项目25项,科技贡献率达到41%。
【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使城镇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城镇绿化美化力度加大。共建绿地23处、面积7.2万平方米,植城防林244.6公顷,城区绿化率达23%;道路硬化面积20万平方米,硬化率达40%。村镇建设力度加大。农村新增住房面积4.9万平方米,住房砖瓦率达到56%。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县政府承诺的灯光隧道等10项工程全部完成。基本建设工程面积达11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达8 500万元。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1年,泰来县遭受特大旱灾。旱灾持续时间之长、受灾面积之广、旱灾造成损失之大为历史罕见。泰来县在抗灾自救工作中,把劳动力转移作为生产自救的主要措施,充分发挥扶持、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截至年末,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2 510人,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7%,为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27%。其中就地转移1 354人,异地转移11 156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纯收入2 450万元,农民人均纯增收入165元。通过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5 450公顷。
【生态治沙初见成效】
泰来县境内有6条大沙带,总长276公里,沙漠地表形态面积24.94万公顷,为总幅员面积的63%,其中流动沙丘3 333.34公顷,半流动沙丘7.07万公顷,固定沙丘9.6万公顷,潜在沙丘7.94万公顷,全县有80%的群众生活在这6条大沙带上。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治沙植树、改草兴牧、打特色牌、走绿色路”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方针,制定并实施了《泰来县2001-2008年治沙造林规划》,依靠科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规模推进,加快以造林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治理步伐,成功地推广了六种治沙模式。一是街基丰田庄园治沙模式。二是江桥临江林果业治沙模式。三是泰来镇宏程生态屏障治沙模式。四是宁姜乡宁姜村水土保持治沙模式。该模式区面积1 200公顷,通过采取山顶压(黏土和碱土)、山坡扎(栽杨大苗)、迎风夹(防风障子)的办法进行治理。该村现已有林地面积493.34公顷,森林覆被率达到40%,活立木蓄积量达2万立方米。五是江桥豆海高效治沙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庄园模式”的基础上,营造250米×250米固沙林网,在每个网格内搬进一户农户,同时修路、架电,全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网格内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六是林水结合综合治沙模式。2001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3 335.47公顷。

(泰来县政府办公室 王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