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张书滨 1954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3月参加工作,2001年11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褚广智
县 长:胡景双 1954年7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5月参加工作,2001年11月任现职。
副县长:刘维国 慕德贵 梁振富 姜蕴华 冯洪信 张敬伟 姜宇峰 宋春雨 姜 富
县政协主席:张喜富
【概况】 桦南县辖6镇4乡19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4 415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4.02‰以内。桦南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地上林和粮,地下黑(煤炭)、白(白石)、黄(黄金)”之称,资源种类主要有矿产品、林(山)产品和农产品,其中矿产资源储量约占佳木斯市总储量的70%以上。基本探明的矿产有黄金、煤炭、石灰石、铁矿石、石英石、大理石、琥珀、草炭等20余种。桦南县是黑龙江省重点林区之一,县域内有林地14万公顷,平均森林覆盖率达32%,木材蓄积量达1 100万立方米,价值超过10亿元。山产品主要有五味子、刺五加、人参、蕨菜、刺老牙、山葡萄、黑加仑等。桦南县特有的特大白瓜子和“系选1号”稻米是优良品种,属绿色食品系列。此外,毛葱、葵花子、辣椒等经济作物也广泛种植,并逐步向规模化发展。
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4.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6.8%和9.8%。农业生产克服了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供求形势发生变化等巨大压力,结构调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业总产值实现11.1万元,同比增长30.5%;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渐明显,牧业产值增长11.6%。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实现8.4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了整体扭亏的历史性突破。非国有经济继续壮大,实现税金2 600万元,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 954万元,同比增长2%。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027元,同比增长4.7%。
全县农业按照“一带三区”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大胆实践,区域化经济发展格局粗具规模。沿鹤大公路带建设了10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在三区内,城郊区重点发展了以棚室蔬菜、林果、水产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种养加项目;山区重点发展了绿色山产品采集、加工和山产品人工栽培等项目;平原区重点发展了优质高效农业和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发展较快,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通过引联挂靠和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全县工业企业整体扭亏和达效增收的目标。非国有经济比重继续提高,国退与民进相结合,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总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12.1%。
全年共引进资金1.6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效率都有较大提高。成功举办了第3届中国桦南金南瓜节,组织参加了一系列节会招商活动,扩大了本县的知名度。韩国市场开拓取得新的进展,绿天集团、东风木业公司产品打入韩国市场。北开工作有序进行,向俄输出各类劳务人员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先后争取到了水稻基地、退耕还林、向阳山水库消险加固等项目,同时完成了粮食储备库、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
【鸿基水泥集团】
鸿基水泥集团由桦南县水泥厂、桦南县水泥厂、佳木斯市第一水泥厂、桦南石灰石矿四个厂矿组成,总设计能力为年生产水泥60万吨,年可创产值5 700万元,利税1 250万元。鸿基水泥集团的核心企业桦南水泥厂为全省四大水泥厂之一,是“七五”期间国家建设项目,拥有总资产2.78亿元。2001年作为本县财源建设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近千万元的桦南水泥厂“七改一”工程开始启动,历时40天,对原日产熟实700吨的RSP分解炉工艺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后,桦南水泥厂熟料日平均产量稳定在1 050吨左右。年税收达到659万元,成为全县第一创税大户。该集团生产的“福庆”牌水泥产品具有早期强度高、安定性好、凝结硬化块、抗压、抗折、抗冻、耐磨性能和不透水性好等特点,被牡丹江公路大桥、哈同公路、鹤伊公路等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广泛使用。
【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2001年桦南县被国家确定为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基地位于桦南县梨树乡、向阳山灌区控制范围内。有水田8 500公顷,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1/3。基地依托鸿源米业责任有限公司确定“系选1号”为推广品种,打响“孙斌系选米”品牌。基地建设目标:优质水稻产品产量达到4.5万吨,优质品种供种能力提高到750吨,基地优质品种普及率达到98%。
【向阳山水库消险加固工程】 2001年,桦南县向阳山水库消险工程通过水利部批准,总投资3 824万元,建设工期为2年。建设工程包括建设坝顶防浪墙、坝顶加宽、坝基、坝肩防渗处理、溢洪道出口扩挖、处理输水洞等14项。

(桦南县政府办公室 吴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