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张 弛 1948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5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任现职。
副书记:高志杰 潘乃仓 沈志成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 弛(兼)
副主任:贾文涛 吕广和 刘凤斌 吴殿元
市 长:高志杰 1956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3月参加工作,2000年4月任现职。
副市长:滕喜魁 张 升 纪甲文 张景儒 迟仁太 郑玉辉 陈亚平
市政协主席:张贺荣
副主席:郎纯惠 路学珠 张进生 姜 艳(女) 盛玉祥 张兴海 纪万斌
【概况】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31°44’,北纬45°16’~ 46°37’之间,辖3区1县(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和勃利县),总面积6 22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7万公顷,为辖区总面积的23%。总人口8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七台河市资源十分丰富。矿业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黄金、石墨、大理石、沸石、膨润土等10余种,尤以煤炭最为丰富。七台河煤田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3个稀有煤田之一,已探明储量17亿吨,远景储量41亿吨,煤种齐全,品质优良,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主焦煤和本省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土地肥沃、草场广阔,盛产粮食和亚麻、烤烟、红小豆、白瓜子等特色农产品。水系发达,主要河流17条,倭肯河、挠力河系是松花江一级支流;全市已形成水库21座,桃山水库为全省第二大人工水库。生物资源富集,林地总面积25万公顷,森林覆被率32.7%,主要生长着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有柞、桦、椴、松等20多树种,林木蓄积量1 372万立方米;蕨菜、党参、桔梗、刺五加、五味子等山野菜和药用植物300余种,木耳、猴头、榛蘑等食用菌类几十种,都是难得的绿色珍品;鹿、熊、狍、雉鸡等野生珍稀动物栖息在密林中。旅游资源丰富,已辟建旅游景区39处,闻名遐迩的通天一林场、龙山、西大圈等自然保护区,吉兴河山庄、石龙山水库和红星、吉兴森林公园等人文自然景观都是旅游、度假、休闲难得的好场所。名优特产品主要有双叶家具、勃农机具、蓝靛果酒、橡木酒桶、汇丰鹿产品、红小豆、红辣椒等。
2001年,全市实现了加快发展的目标,为“十五”计划创造了良好开端。国民经济增速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1.44亿元,同比增长8.2%,增幅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6.5%和11.1%。招商引资上项目成果显著,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引进资金18.3亿元,增长41.9%。引进项目656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项目20个,1 000万元以上的13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2.34亿元,增长17.6%,其中,形成工业固定资产2.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非国有经济增长1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9%,拉动经济增长9.1个百分点,立市经济、主体经济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天隆、双叶等一批非国有大户企业开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好转,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4.2亿元,增长7%,其中市区地方工业增速达到12.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8.9,增长21.2个百分点。实现税金1.9亿元,增长18.7%。工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双叶10万件(套)家具工业园区、金沙45万吨选煤厂、美华16万吨焦炉等26个工业加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15亿元、利税3亿元,为实现“十五”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增长8.8%。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饲比例调至69.7:29.7:0.6,绿特色品种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4%。畜牧业发展迅速,实现总产值3.65亿元,增长15.5%,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乡镇企业保持较快发展,增加值、营业收入、净利润、税金增幅均在8%以上。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订单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39%,粮食部门销售粮食10.2万吨,有效地解决了卖粮难问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完成投资9.49亿元,增长40%,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道路、供热、供水等诸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新增白色路面10万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线8.8公里;新增供热管线13.17公里,实现了热电联产;与香港汇津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1.7亿元的给水二期主体工程完工,部分多年缺水的居民吃上了自来水;新增住宅面积36.3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9.3平方米。以中心区实施“74151”工程为载体,城区绿化覆盖率有新提高,达到30.2%,跨入了省级园林城市行列;城市建成区保洁面达到95%以上,垃圾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环卫民营化改革的做法已在全省推广;建筑市场管理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代表本省接受国检并受到好评;桃山公园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赞扬。依宝路七台河段开工建设,鹤大路佳七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完成了小煤矿专项整顿任务,全市共投入整改资金7 000多万元,230处矿井通过省级验收,占全省的40%。小煤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公开招录39名煤矿安全监察专业人员和124名专职驻矿安监员,重点产业乡镇配备了专职副乡镇长。进一步完善“两级管理、三级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体制创新、关停整顿和依法治矿,小煤矿管理开始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省政府在全省推广了本市小煤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第1次突破2亿元,达到2.09亿元,增长20.8%,其中市直第1次超过1.2亿元。一般预算支出第1次突破4亿元,达到5.11亿元,增长34.5%。连续19年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保证了工资的正常发放和社保支出。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动力。工商税收稳定增长。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9.85亿元,比年初增加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1亿元,比年初增加0.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职工达到5.5万人,比上年净增1.1万人。养老保险费收缴率达到95%,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居于全省上游水平。又有9 742名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人口被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尤其是将市煤矿、北岗矿2 242名特困对象和七煤公司符合条件的4 700名职工家属纳入低保,保证了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力地支持了七煤公司的脱困和发展。城乡人民收入有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 266元和2 556元。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县、乡机构改革基本结束。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审批项目减少58.4%,走在了全省前列。取消不合理收费97项,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3 226万元,得到国务院减负办的肯定。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取得明显效果。招商引资、发展非国有经济的25条优惠政策和扶持大户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全面落实,法制、舆论、服务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形成了招商、安商、富商、亲商的强烈氛围。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形势保持稳定。以塑造“新世纪七台河人”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取得积极成果。医疗条件和医术水平有新提高。计划生育完成省控指标。新闻、广播、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短道速滑连创佳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电视台演播厅、歌舞团剧场、体育馆等文体设施的交付使用,进一步方便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治安和信访、安全工作得到加强。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打掉黑恶势力团伙14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 504起。法轮功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打击和控制。市长热线电话、市长信箱进一步拓宽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一般性来访总量下降49%。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各类事故同比下降14%,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一次投入700万元,新购新型消防车10辆,城市防火灭火能力得到根本提高。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小煤矿专项整顿】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把小煤矿专项整顿作为提高矿井素质的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经过6个多月的整改,对230个小煤矿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整改验收任务。全市共筹集整改资金7 000多万元,新架设输电线路108公里,新增风机353台,安装井下防爆电话429套,更换提升绞车72台,增加其他各种设备2 380多台件,彻底解决了绞车提升、局扇代主扇、井下使用非防爆设备等突出问题。所有通过验收的矿井都上齐了双风机、双回路电源等双保险设施,实现了正规化开采,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经过整改,小煤矿安全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6.7%、75.8%和76%。
【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绿特色食品开发】
按照市场需求,坚持比较优势,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经饲作物占种植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值7个百分点。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已达8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值5个百分点。在大灾之年,经济作物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25亿公斤,增长18.2%。绿特色种植面积4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24%,比上年提高5%。绿色标志认证工作取得新突破,勃利金元辣业、茄子河宏伟供销社、天利白瓜子公司三户企业的6个产品获得了绿色产品标志证书。在香港、北京、哈尔滨等7个绿色食品展销会上,有6户企业的产品获最佳产品畅销奖,共签订农产品销售和农业合资合作项目70个,签约总额9.2亿元。

(七台河市政府办公室:崔玉平 宋宜海 张益浩 曲洪斌 蒋和庆 周玉宣 闫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