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胡世英
1954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2002年4月任现职。
副书记:王慎义 马 烈 张文明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万东
副主任:李广福 杨贵才 聂耕寰 张贤超 李景田 文立仁
市 长:王慎义 1948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2000年6月任现职。
副市长:孙 纲 姚明远 于佩常 王洪烈 夏永智(女) 王兴有 刘 德
市政协主席:张建发
副主席:王福春 李沛夫 刘清田张东友 王万英
【概况】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东交伊春市,南邻哈尔滨市,西接大庆和齐齐哈尔市,北连黑河市。幅员3.4万平方公里,下辖1区3市6县,人口540.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以下。有耕地面积143.9万公顷,占全省1/5。有宜牧草原41.5万公顷,林地71.2万公顷,可养水面10万公顷。待开发的土地27.8万公顷。境内有松花江、呼兰河水系等大小河流38条,流域面积均超过50平方公里。地面水资源量为24.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2.4亿立方米。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石油、铁、煤、大理石、天然气、石灰石、石英石、花岗岩、陶土等数十种。优质矿泉水也有很大的开发价值。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梅花鹿、飞龙等数十种。盛产木耳、猴头等多种山产品。森林覆盖率达12%以上,林木蓄积量为1 926万立方米。全市有各类文化遗址49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土特名优产品有“七河源”大米、“诺敏河”小米、“松北王”大豆、“黄麻子”土豆、“大粒黄”小米、“乡风”富硒小米、“健发”高梁、哈慈绿色生猪、“红星”保鲜奶和“绿洲”乳粉。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39.6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0.6%,高于省1.3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完成95.8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7.7%;粮食总产完成46.7亿公斤,增加2.4亿公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3.7亿元,利税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均居全省前列。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9.7亿元,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11.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 097万美元,其中出口2 85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3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2.1%。全市围绕实现财政收入五年翻番的战略目标,加速构筑以财政收入为中心的经济格局,在撤地设市伊始,宏观调控能力脆弱,各项刚性支出加大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的“三保”目标。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8.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亿元,同比增长5.2%。全市重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标志性工程已初见成效,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份额占29.5%,农业占48.4%。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6.1%。市本级和北林区启动或完成最有代表性的“六个十”工程建设,使整个城市形象明显改观,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提高。
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本着“主辅换位,强优避劣”的思想,围绕市场化、特色化、效益最大化抓调整,使农村经济初步走上了种、养、加成龙配套,龙头、基地、中介组织相互联结,绿色经济、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多元齐上的发展格局。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0%。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已达到6.39万公顷,绿色食品品牌增加到39个;落实杂粮、杂豆、药材等特色作物12万公顷。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肉牛、生猪、羊、禽出栏分别达到36.5万头、306.3万头、48.8万只和2 70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1%、4.9%、4.7%和4.9%;实现畜牧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年共造林3.7万公顷。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对基地的牵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产业化龙头已发展到261家,带动基地面积76.7万公顷,连接农户5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6.1%、74%和5%。全市订单农业迈出了新步伐。加工业、运输业、零售业、服务和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工业
骨干行业和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在巩固提高第一产业、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同时,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当做强市富民、实现财政收入翻番的突破口来抓,从上到下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发展热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48户,固定资产实现54.5亿元。开发建设项目投产达47个,新增销售收入5.1亿元,利税9 600万元,分别拉动同类指标9.6%和20.9%。全市医药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增幅均超过15%,石化工业利税增幅超过25%。华润金玉公司、绥化卷烟、庆安制药等25户重点企业实现产值32亿元、增加值13.1亿元、利税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17%和12.1%,占规模以上工业同类指标的比重分别达到55.1%、56%和71%。
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开发势头不减,社区服务、旅游、信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劳动等要素市场也初见端倪。全市各类市场已发展到500余处,年成交额1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在质量、规模、外向度上都有新的突破。全市发展个体工商户19.5万户,私营企业4 917户、从业人员45.5万人,实现产值27亿元、营业收入44.8亿元,分别比上年有较大增幅。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金2.9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2.2%。
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契机,在全市掀起了招商引资热潮。全年共引进各类合同项目586项,其中外资项目35项,投资规模超亿元的13项,超5 000万元的15项,超千万元的121项;共引进合同资金49.3亿元,到位资金37.4亿元。市本级签订各类引资项目71项,引进资金8.5亿元,到位资金3.6亿元,争取国家和省投资1.3亿元,世行贷款1 765万美元。已达成意向和正式启动的工业项目16项,总投资4亿元,其中投资4 277万元年产万吨绿色大豆系列饮品项目、一期工程2.2亿元的热电厂、投资2 800万元的哈药集团三精药业等一批建设项目进入开工建设准备阶段。
企业改革 以激活市场主体为核心,坚持科学决策、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综合推进的方式,使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国有企业已有95.1%以上退出单一国有制,其中83.7%的企业全部退出竞争性领域;依法破产141户企业,卸掉债务40多亿元;向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出售企业198户,回收国有资本11 880万元,安置人员11 032人;改组有限责任公司197户,组建集团24个;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211户,吸纳职工投资8 293万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撤乡并村改革全面结束,市县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基本就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一些市县还针对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成功地探索了“农业经营公司”、“农业互助中介组织”等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通过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开展“新世纪、新绥化、新形象”和以解放思想换脑筋、爱岗敬业、爱民扶贫、爱绥兴市为内容的“一换三爱”教育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适时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和“两个确保”工作,并强化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扶贫解困和群众来信来访等工作,为全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稳定环境。
【发展迅速的城市建设事业】
2001年,全市建设系统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二次创业”总战略,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团结奋战,攻坚克难,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任务目标的落实,为新世纪新绥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3.92亿元,超年度目标58.6%,再创历史新记录。其中,市本级完成投资2.12亿元,安达、肇东两市完成投资分别达6 000万元和5 000万元;海伦、庆安完成投资均达2 000万元以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工程取得明显进展。市本级进行了9路、3场(绿化广场)、2区(开发小区)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其中,行署街等6条主要街路改造和步道板铺设工程量达17.4万平方米,已竣工使用;升华园休闲广场、世纪园健身广场占地5 000多平方米,已建成使用;太平岗棚户区、南城小区改造开发建设的拆迁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安达市正阳街(牛街)整体改造工程、肇东市人民广场工程、庆安县的水厂工程等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显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城市的承载功能。2.城市绿化美化取得新突破。全市城市绿化工程总投资完成2 700万元,同比增长10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4平方米,超年度目标20.7%,同比增加1.4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日臻完善,城市景点绿化美化精品增多,公园和公共绿地设施日益配套,城市环境质量和品位有了新的提高。3.城乡住房建设稳步发展,人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城乡住宅建设由过去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方向发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9.43平方米,同比增加0.2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18.21平方米,同比增加1.0%。城市住房、示范小区和物业管理面积大幅度增加,居住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房建设“四个一”工程持续推进,示范小区、示范屯、示范街建设取得新进展,样板房典型群体扩大,质量标准都有新提高。4.试点小城镇建设实现了重点推进。一是40个试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不减,年内完成4 125万元,超年度目标3.1%,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北林区、海伦、肇东的试点小城镇建设持续推进,保持了较大的投资规模;青冈县中和镇异军突起,引资400万元进行自来水和公益项目建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二是第二轮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北林区、安达市已全面完成乡镇规划修编任务。5.工程建设与建筑业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全市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工作步步深入,并取得较大成效。据统计测算,全市在建工程应招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的招标率均达100%,项目登记审核率达94%;施工合同签订率达95%;劳保统筹金收缴率达85%;竣工工程验收备案合格率达100%;施工现场安全达标优良率达75%;节能建筑完成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9.2亿元,可实现利税4 610万元。

(绥化市政府办公室 李元学 赵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