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监督执法和打假工作

  (1)定期监督检验。省局对全省8 028家生产企业的10 802批次产品进行定期监督检验,合格8 436批次,抽样合格率为78.10%。对6 823家经销企业的19 734批次的商品进行了监督检验,合格15 063批次,批次合格率76.33%,分别比上年提高0.65和2.97个百分点。重点加强了对食品、农业生产资料、建材产品、安全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组织了对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醋、肉灌制品、碳酸饮料、糕点、乳制品、白酒、啤酒、饮用水、螺纹钢筋、水泥、塑钢门窗、防水卷材、地板块、人造板、实木门、成品油、煤炭等20种重点产品的统一定期监督检查,将定期监督检验和统一监督检验相结合,强化监督力度。(2)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培育内需,扩大出口,保护生命健康安全为主题,围绕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商)品的专项整顿。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0 184人次,检查企业23 735家,检查产(商)品31 814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448个,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 514件,其中立案2 974件,已结案2 948件,查处的大要案187起,涉案伪劣商品标值4 013万元,销毁970万元,E缴罚没款1 874万元,受理投诉874件,为企业及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24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4件,破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团伙2个。(3)百日打假联合行动。围绕“元旦、春节”中热销产品,主要展开了食品、化妆品、调味品、粮油、定量包装等商品的专项检查和黑心棉、注水牛肉、假冒包装物、农资、汽配等专项打假行动,着重打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掺杂使假、短斤少两、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8万人次,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涉及100多个品种,货值2 560万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900多万元,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加工窝点288个,查处案件2 765件,立案450件,罚没款400多万元。(4)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的专项整顿。制定和公布了集贸市场强制检验产品目录,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的商品进行强制检验,共对10大类65种商品进行了强制性监督检验,检查整顿集贸市场211个,经销企业 4 227家,监督检验商品14 031批次,合格10 293批次,合格率为73.36%。对加油站油品质量和计量进行了大检查。重点查处了油品质量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等质量问题和缺斤少两等计量克扣问题,共检查加油站l200多家,其中有一半以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和计量问题,质量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辛烷值、胶质达不到标准要求;柴油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安全性能指标即闪点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部分经销成品油的加油站经营管理混乱,有章不循,进货时油罐车不分汽、柴油,柴油换号时不清罐的现象比较普遍;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个别企业有的还从小炼油厂等非正规渠道进油。对死灰复燃的“土炼油”进行端窝捣点,严厉打击。(5)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从2002年8月l 日起,在全国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即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对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人标志制度,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首批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和醋。(高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