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俄罗斯与中俄关系问题研究

  2005年全省俄罗斯与中俄关系问题研究稳步发展,共发表有较大影响的专著2部、学术论文100余篇,课题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好于往年,约20人次参加省外或国外的重要学术会议,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接待来访俄罗斯学者80多人次。
    专著类:马蔚云的《论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收入分配问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评介了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古典学派、苏联时期和俄罗斯现阶段的分配理论,分析了俄罗斯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阐述了俄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差距,从再分配视角归纳并总结了俄罗斯解决分配差距的基本思路。戚文海的《中俄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深入研究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经济转轨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重点对俄罗斯能源工业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研究,并将过渡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地缘政治学、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提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同时提出了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方案。
    论文类:赵立枝的《俄“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输油管线建设有利于中俄多领域合作》(《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对“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输油管线建设背景以及过程、对中俄合作的有利领域作了分析。姜振军的《俄罗斯转型期的经济安全问题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3/2005),分析了俄罗斯对经济安全内涵的界定、俄经济领域的国家利益、影子经济及权威主义对俄国际经济安全的影响。田刚的《俄罗斯森林资源潜力和木材供给前景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4/2005),分析了俄罗斯森林资源状况、俄罗斯木材生产与出口状况、俄罗斯森林资源开发潜力与木材出口前景。孙晓谦的《试析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5/2005),分析了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现状和前景。靳会新的《浅析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俄罗斯研究》2/2005),认为俄罗斯利用丰富的能源资源拓展能源外交,试图通过能源供应掌控独联体国家、利用能源合作加快融入欧洲以及以能源拉近与美国的距离。戚文海的《转轨时期俄罗斯新经济问题考察》(《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2005),认为处于经济转轨危机中的俄罗斯仍注意加强高新技术、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新经济在经济转轨中得到了初步发展。刁秀华的《试析俄罗斯的“地租经济”-以矿产地租为研究视角》(《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6/2005),分析了俄罗斯矿产地租的概况、特点,矿产地租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措施。殷剑平的《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时不我待》(《西伯利亚研究》1/2005),认为随着经济稳定增长,俄罗斯建筑市场迅速发展,对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承包的需求量持续扩大,从而为中国建筑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进入俄罗斯提供了前提条件。牛燕平的《西伯利亚联邦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西伯利亚研究》l/2005)认为,全俄经济繁荣有赖于西伯利亚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而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发展有赖于与中国毗邻地区的全方位互利合作。马友君的《俄罗斯发展外贸的政策和措施》(《西伯利亚研究》2/2005),分析了俄罗斯发展外贸的政策与措施、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外贸发展前景。宿丰林的《俄罗斯学者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研究概述》(《西伯利亚研究》3-4/2005),对沙皇俄国时期、苏维埃政权时期、俄联邦时期俄罗斯学者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研究作了详细的阐述。杨勇的《中苏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西伯利亚研究》3/2005),分析了中苏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即10年结盟、20年交恶、走向缓和、“三大障碍”的消除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于晓丽的《俄罗斯远东转型期外来人口状况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2005),认为转型期远东地区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大量外迁,同时也有人涌入这一地区,外来人口解决了当地的一些问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课题结项与调研报告:黑龙江大学李传勋主持完成“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项目《中俄东段边界沿革及界务问题研究》,主要研究中俄东段边界历史沿革及其研究现状,两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国际法依据,中俄东段边界最终解决的历史背景、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两国各界的反应,边界的共同治理等问题。黑龙江大学马蔚云完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自选项目《俄罗斯远东生活资料市场研究》,主要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近年来生活资料市场的变化情况,认为俄罗斯远东生活资料买方市场已逐步形成,但由于俄罗斯远东现有产业结构具有“超稳定性”的特点,农业、食品工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的局面难以根本改观,随着俄罗斯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俄罗斯远东生活资料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殷剑平完成院级重点课题《俄罗斯远东社会经济形势与对华合作态势》,对俄罗斯远东社会经济形势、对华合作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与俄远东地区经贸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黑龙江省商务厅林鸿绪完成省对外开放战略研究课题组《黑龙江省对外开放与市场多元化战略·重点国别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对我省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的研究与建议》,认为近几年俄罗斯建筑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为中俄在这一领域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黑龙江省应采取加强信息沟通、举办洽谈会、与国内企业联合、主动“走出去”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对俄罗斯的建筑合作。林鸿绪主持完成的另一子课题《黑龙江省对俄矿产资源合作前景与模式》,认为黑龙江省对俄矿产资源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经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黑龙江省企业或地勘单位应首先取得俄罗斯联邦境内的法人主体地位,通过与俄罗斯矿产资源使用人合资、合作、参股或是参加俄罗斯联邦或地方政府组织的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矿产资源使用权,依法加强企业的经营运作和管理,最终实现双方矿产资源合作开发的互利共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宋魁完成哈尔滨市长委托课题《俄罗斯联邦税费地区差异状况与对策》,认为造成俄罗斯税费地区差异的原因在于正规报关与非正规报关的差异、进口报关低于最低限价时产生的额外费用的差异、海关业务操作中人为因素的差异等非立法层面;中国商人不仅要学习中国法律,还要学习俄罗斯的相关法律,规范企业经营,使中俄贸易逐步走向法治化和文明化。黑龙江大学教授李传勋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陈日山研究员共同主持完成了省政府交办、省对外开放战略研究组立项课题《WTO“后过渡期”黑龙江省重点行业应对方案》的子课题《俄罗斯加入WTO对我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该课题系统分析了俄罗斯加入WTO对黑龙江省经贸的主要影响,强调对俄经贸合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方位深层次开发俄罗斯市场、扩大对俄投资和跨国经营等战略原则,并提出了实现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主攻方向和具体建议。
    学术交流:2005年3月2日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库列绍夫院士和副所长谢利维奥尔斯托夫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访问,与俄罗斯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作了题为《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和《联邦制和地区政策的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2005年5月14日,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政府代表团对黑龙江省进行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走访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5年6月14-16日,由黑龙江省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在哈尔滨召开。2005年6月24-27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历史学博士鲍·尼·米罗诺夫访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并就苏联解体问题作学术报告。2005年7月2日,由中国药理学会、黑龙江省药学会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承办的中俄国际药理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举行。2005年2月和7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殷剑平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张宗海分别应邀出席了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召开的俄罗斯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发言。2005年8月29日至9月4日,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弗·斯·米亚斯尼科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访问。2005年11月23日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鲍列斯科夫催化研究院院长帕尔蒙院士应黑龙江大学邀请在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报告厅以“氮氧化物作为新型催化反应试剂的应用”为题作了学术报告。2005年12月3-4日,由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俄战略协作中的文化因素”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宿丰林、张宗海、李随安参加了会议。2006年1月9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召开2005年学术年会,院内外知名学者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部分研究生出席了会议。 (鄂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