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全省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分别由2000年的9.43‰、3.93‰下降到2005年的7.87‰和2.6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3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生育符合政策率始终在95%以上。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3 820万,5年间出生147.2万人,比计划少出生52万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的建立,加强工作载体建设,培养并推广“三自主”、“小康家庭计划”、“大比武”、“爱家工程”、“青春课堂”等成功经验,以牡丹江市为代表的15个国家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组织救助贫困母亲幸福工程,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由“惩罚多生”为主向“奖励少生”为主转变。(2)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等为载体,深化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发生明显变化,有11个县(市、区)被国家10部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区)。(3)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实施以“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保健计划,参与艾滋病预防工作,提高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水平,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11个国家级、41个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和一批先进个人。(4)全面加强“三位一体”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建设,县以上服务站和85%的乡镇服务站取得执业许可,各级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2003年遏制“非典”疫情向农村扩散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5)建立城市全面融入社区、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制,促进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6)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民主评议行风和“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等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 (孙卉芬 郝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