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巴彦县

  县委书记:何 信 1953年2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2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喜霞(女)
    县长:马旦日 1963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1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9月任现职。
    副县长:柴希信 李广文 辛敏超朱连民 司炳春 赵万方付小彦(女) 陈 志
    县政协主席:张景兴
    【概况】
    巴彦县是哈尔滨市近郊县,地处哈尔滨、绥化两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幅员3 1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万公顷,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巴彦县土地肥沃,林茂草丰,被誉为“三省粮仓”,以盛产大豆、玉米、水稻、亚麻、甜菜而著称,粮豆总产量稳定在11亿公斤以上,品质、产量、商品率均列全国前茅,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米、稻、豆已取得绿色标志。以饲养猪、牛、羊、禽等闻名省内外,畜牧业发展迅猛,生猪年饲养量160万头以上,为“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巴彦县曾是全国上交商品粮超过3亿公斤的四县之一,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猪、大豆出口基地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
    2005年,巴彦县努力化解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1 000万元,同比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 429万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1 000万元,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8 000万元,同比增长9.1%。社会事业建设同步推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农业
    粮食生产灾年夺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10.85亿公斤。生猪饲养量达164万头,过腹转化增值粮食2.55亿公斤。特色玉米、优质大豆和绿色稻米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9%,农民务工总收入达5.6亿元。
    招商引资和工业
    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7项,共到位资金3.18亿元。兴隆金锣、太行水泥和兴隆油厂改造项目等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已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4亿元,增长8.9%。
    城乡建设
    完成52公里通乡公路、27.9公里通村公路和巴彦镇东西郊公园、北直路、商都、北郊和巴彦港江畔公园等改造,完成巴彦镇城区主干路7.4万平方米人行道硬铺装和25条巷路白色路面建设,完成西集镇2 360延长米园区路和西集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巴彦县第三高中5 000平方米宿舍楼和食堂、洼兴中学和兴隆二中6 500平方米教学楼、武警中队和消防中队3 300平方米综合楼建设。全县交通、供电、通讯及有线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财政
    财政支出达37 644万元,增长26%,在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目标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益事业、义务教育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为国企职工并轨匹配资金1 769万元,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 041万元,增加义务教育公用经费705万元。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5 650元和3 556元,分别增长7%和12.3%。城乡居民用于住房、教育、通讯和文化娱乐等支出增长较快。教育、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卫生防疫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防疫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6 214人,政府购买公益就业岗位132个,发放养老保险金2 700万元。
    民主法制建设 办复人大代表建议53件、政协委员提案79件。政务公开不断深入,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平安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努力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哈肇公路建设】
    哈肇公路巴彦段全长33.7公里,途经西集、松花江、巴彦镇和巴彦港4个乡镇。一级黑色路面宽12米。2005年6月动工,当年完成路基和水泥稳定层及5座桥涵建设任务。
    【国企职工并轨】
    积极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完成巴彦县客运公司、百货商厦等90户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完成19 311名国企职工并轨工作。
    【“8·15”洪灾】
    2005年8月15日19时20分至16日1时20分,巴彦县境内突遭特大暴雨袭击。全县平均降雨量达84.8毫米,局部地区降雨量达208.6毫米,是有历史记载之最。大雨导致洪水暴发,受灾地域遍布兴隆、洼兴、华山、镇东、龙泉和巴彦镇等16个乡镇、95个行政村、830个自然屯,受灾农户33 936户、群众112 995人。被大水围困的村屯达39个、农户1 980户,受灾群众9 508人。水浸房屋6 306间,其中倒塌925间,形成危房880间。受灾农田35 887.7公顷,成灾面积达34 662.5公顷,绝产1 230.87公顷。冲毁鱼池72.8公顷,冲走和淹死生猪994头、家禽8 360只。冲毁道路327.4公里,桥梁96座,涵洞313道。冲毁各类水利工程57处。有21所中小学校不同程度遭洪水浸泡导致校舍、围墙和设施损坏。全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 913万元。县委、县政府组织抗灾自救,修复改造“8·15”洪灾毁坏的桥梁57座、村屯道路456公里、民房675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