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齐齐哈尔市

  市委书记:杨 信 1950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2003年3月任现职。
    副书记:林秀山 杜吉明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文孝
    副主任:杨耀寰 冯志宽 杨树新凌 云 孙大增 那庆宽 张纯仁
    市长:林秀山 1954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2003年6月任现职。
    副市长:孙 纲 马立群 王树清任仕杰 张云志 赵万山 田国梁
    市政协主席:张志良
    副主席:伊忠义 张福春 王桂梅(女)王宏(女) 赵文高 张万起 孙柏林 张 革
    【概况】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22°24′~126°41′,北纬46°13′~48°56′;辖7区9县(市),市区面积4 310平方公里,约占市域总面积的10%。齐齐哈尔市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耕地168.3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9%,人均0.31公顷。齐齐哈尔市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钢铁、机械、电力、铁路货车、焦炭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优势较为突出,化工、造纸、制糖、冰刀、猎枪、亚麻、玻璃、乳制品、医药等地方工业企业优势逐渐壮大。
    2005年,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坚持“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四个换位”(在农业上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换位,在产业上推进农业和工业的换位,在劳动力布局上推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换位,在所有制上推进国有和非国有的换位);全市经济运行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优势产业日益显现,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在较高平台上平稳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6.8亿元、112.6亿元和197.6亿元,分别增长17.4%、18.0%和9.3%。“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6%。市场物价增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4%,比上年增长1.4%。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106.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100点大关,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9.0亿元,增长52.9%。
    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提升。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粮豆薯总产量586.6万吨,比上年增长41.1%。“主辅换位”战略稳步推进,畜牧业形势喜人。全年畜牧业总产值71.8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农业总产值的36.1%。各类养殖数量和增速也创新高。截至年末,大牲畜存栏139.6万头,比上年增长6.8%。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95.4万头,比上年增长6.1%;奶牛存栏31.8万头,比上年增长15.0%。全年肉类总产量48.9万吨,比上年增长14.3%。
    投资总量平稳增长,投资结构得到改善。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十五”期间累计完成338.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2倍。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4亿元,比上年增长8%,商品房销售面积157.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4.5亿元。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综合运输能力增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29.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6%。其中,铁路214.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公路15.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8%;航空0.06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旅客周转量完成59.9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5%。其中,铁路47.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0.4%;公路12.4亿人公里,与上年持平;航空0.52亿人公里,增长40.5%。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态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年发送函件600万件,特快专递37.6万件。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0.3万门,同比增长25.0%。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19.4万户,同比增长5.1%。移动电话用户128万户,同比增长10.3%。互联网用户16.1万户,同比下降19.1%。电话普及率为18.4%,与上年持平。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00%。
    旅游业继续保持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国内旅游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13.7%。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 719人次,同比增长11.2%。其中,外国游客为5 100人次,同比增长6.2%,旅游外汇收入277万美元,同比增长12.1%。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可比口径,下同)。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1亿元,增长25.6%。其中,市本级完成16.0亿元,增长25.8%;县级完成5.1亿元,增长24.9%。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9.5亿元,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44.3亿元,增长13.5%。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0.3亿元,同比增长10.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4.1亿元,增长8.1%。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86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10项,完成新产品试制项目7项,认定技术合同209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8 976人,比上年增长0.4%;在校学生35 039人,增长7.1%。普通高中招收学生25 906人,增长3.7%;在校学生73 620人,增长6.3%。初中招收学生45 807人,增长9.3%;在校学生216 815人,下降16.9%;初中入学率达99.2%。小学招收学生44 176人,下降8.5%;在校学生303 450人,下降0.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
    环境保护收效显著,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 959.78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900平方公里。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截至年末,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为326天,比上年增加5天。交通噪声为67.8分贝,区域环境噪声为51.6分贝。“三废”污染治理逐步完善。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7.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为0.164毫克/立方米。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3‰。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232.6元,同比增长13.5%;人均消费支出5 526.65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 783元,同比增长8.2%。市区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1.2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 455.9元,同比增长24.2%;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4.37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就业再就业取得进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39.4万人,同比增长0.7%;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45.9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6.6万人,同比增长9.2%。全市共有各级职业介绍所207个,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1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
    【老工业基地振兴开端良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0.1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利税19亿元,同比增长52.9%。装备工业、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4%。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启动区建设开局良好,规划开发利用土地112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南苑、北苑和富拉尔基示范区,已有41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6.4亿元,同比增长25.1%。44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改制,化解债务72.02亿元,盘活存量资产21.66亿元。黑化、齐化加入中国化工集团。黑龙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上海中产经投资有限公司。一、二机床厂实施政策性破产,积极参与筹建中国数控重型机床集团公司。大中型企业分离辅业和社会职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31.5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农村改革稳步实施,免收农业税5.9亿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3亿元。217户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 816项,到位资金105.7亿元,新建和续建亿元以上项目30个。美国沃尔玛、大连大商、内蒙古知心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齐齐哈尔市。成功举办第5届“绿博会”、第3届关东文化旅游节和第2届中国国际小商品交易会,开展上海(齐齐哈尔)旅游推介、澳门东亚运动会放飞丹顶鹤等重大活动。开通了齐齐哈尔至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际航线和昂昂溪国际旅客联运站。昂昂溪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启动建设。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6.5%,其中对俄进出口总额1 500万美元,增长8倍。齐齐哈尔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展示中心、111国道工程、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建工程、第一医院急诊楼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2.1亿元,同比增长12.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7%。利用外资稳步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拓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 0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1%。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5项,项目总投资8 724万美元,合同外资4 319万美元。进出口总额继续攀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达9 7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等重点科技项目182项,取得科技成果110项,新增民营科技企业75户。“普九”教育成效较大,“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4.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0.5%。齐齐哈尔市运动员共获得全国冠军56个、全省冠军233个。承办了亚洲冰球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第11届全国冬运会筹备工作顺利进行。连续4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获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先进单位。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24.8亿元,城区拓宽改造24条主次干道。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4%,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新增劳动力就业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 232.6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 455.9元,增长24.2%。物价总水平上涨控制2%以内。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27.4亿元,增长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