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克山县

  县委书记:帅秀军 1959年4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3月参加工作,2002年11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艾永德
    县 长:史耀忠 1966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2006年2月任现职。
    副县长:尚加升 李殿臣 魏福俊秦向东 王志友 孙风玲(女) 董清山
    县政协主席:黄 印
    【概况】
    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东北部,地形起伏,土质肥沃。全县幅员面积3 3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3万公顷,辖6镇、9乡、122个行政村、666个自然屯和9个农林牧渔场、6个驻军农场、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8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09‰。盛产大豆、马铃薯、小麦、亚麻、甜菜,“全面”牌马铃薯和“帅哥”牌大豆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大豆基地县和马铃薯基地县。齐北铁路、碾北公路横穿县境,克拜公路与202国道相连,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境内高岭土、石英砂、紫泥等矿藏资源蕴藏丰富,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08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2.58亿元、6.82亿元、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33.5%、14.8%。财政收入实现7 999万元,同比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54亿元,同比增长78.5%。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实现6.66亿元,同比增长11.1%。克山县共有10项工作进入国家级先进,34项工作进入省级先进,47项工作进入市级先进。
    工业
    克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20%,乡镇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克山金鼎亚麻纺织公司成功兼并齐齐哈尔亚麻厂,企业加工能力达到4.5万锭;投资1.4亿元的北大荒薯业公司项目竣工投产,克山县马铃薯精淀粉年生产能力达到6.5万吨,金鼎公司和北大荒薯业公司已成为全国同行业龙头企业。
    农业
    粮豆薯总产量实现5.18亿公斤,同比增长13.2%。新发展的万寿菊产业取得较好成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9.7亿元,同比增长9.8%。在有效防治布病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基础上,畜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产值实现7.3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化乡镇建设,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9%,实现劳务收入6.2亿元。新上民营项目32个,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占区域内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科教文卫事业
    农村学校D级危房基本消除,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升学率位居齐齐哈尔市前列。县职业培训中心投入使用,职业教育登上新台阶。计生工作全面启动了“54321”管理模式,计划生育率达到95.7%。人民医院门诊楼竣工投入使用,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民参合率达到81.3%,人民群众卫生健康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县电视台开通播出了克山综合频道和农业科技频道,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
    各项改革
    农村改革全面落实了“一免两补”政策,全县农机作业合作社达到11个,作业收入实现689万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企业职工并轨工作全面结束,参加并轨15 804人全部领到经济补偿金。重点产改企业古城内燃机配件厂、鑫山油脂公司、翔大饲料公司、第二粮库等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企业新一轮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启动,殡仪馆实现了全员股份制。
    招商引资
    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69项,引进资金7.1亿元,同比增长26%。总投资1.4亿元的5万吨精淀粉项目落户克山县、并竣工投产;投资1亿元的马铃薯种薯库项目投入使用;争取国家和省投资5 000万元的克农公路开工建设;工业园区规划顺利通过论证,为项目入园创造了条件。
    城乡基础设施
    建设城镇住宅开发完成6.7万平方米,总投资6 000万元。总长3 000米的西大沟及西大泡治理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克北公路、环城路实现硬化通车;修建水泥次干道2条,巷道红砖硬化开始实施;“五一”休闲广场、法院和各乡镇派出所办公楼、客运站改造工程全面完成。
    信访工作
    认真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成立群众问题调处服务中心,坚持执行信访“六联责任单”制度,全年未发生一例入京、进省、到市集体访,人民群众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 749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095元,同比增长19.8%。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实现16.8亿元,同比增长8.8%。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06个,全年新增就业再就业7 170人。加强低保动态监管,6 315人享受到低保政策,做到了科学管理,实现了应保尽保,养老、医疗、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积极筹集助学资金,扎实推进“一帮一”助学活动,贫困学生均得到有效救助。开展了“走千家万户,解百姓难题”活动,完善提高了社区服务功能,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