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市

  市委书记:郭晓华 1952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2003年5月任现职。
    副书记:李海涛 贺旭武李承兰(女)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学
    副主任:王 发 曲汝梧 王志忠吴 军 关玉琴(女)徐春阁
    市长:李海涛 1963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2004年10月任现职。
    副市长:张邦升 王 宏李淑香(女)孙 喆 高景峰 张书滨吴国华(女) 屈振远 赖建海
    市政协主席:韩树礼
    副主席:王桂文(女)普列·阿里格(鄂伦春族) 王政国朱晓峰 曲之平 曹占林赵桂英(女)李平春 张铁成
    【概况】
    佳木斯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誉为“东方第一城”。全市总面积3.27万平方公里,辖5区4县2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245万(非农业人口122.4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4‰,是黑龙江省东北部经济、金融、科技、交通、文化中心。佳木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94.8毫米。有耕地面积93.81万公顷,水域面积3 370平方公里,盛产全国闻名的鲑鱼、鲟鱼、鳇鱼,其鱼子饮誉欧亚市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炭、石灰石、黄金、大理石等30余种矿物质。佳木斯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亚麻、甜菜、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特有的蓝天、碧水、黑土地为生产绿色食品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全国闻名的佳木斯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煤机股份有限公司、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凤啤酒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境内有哈佳、佳鹤、牡佳、佳富4条铁路干线,可通往全国各地;公路通车里程4 280.2公里,201、221两条国道横穿境内。佳木斯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大连、烟台、上海、广州等多条航线。全市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同江至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抚远乌苏镇至俄罗斯卡扎两条国际客货运输通道。客货运输可顺黑龙江直下,经鞑靼海峡驶抵日本、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
    2005年,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打造“和谐佳木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抢抓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历史性机遇,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97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48.87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69亿元,增长12.9%。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8%、25.4%和5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 811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31.0∶20.3∶48.7。市场物价平稳走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9%,居住价格上涨7.6%,衣着价格、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交通和通讯价格分别下降0.5%、1.7%、0.1%和0.4%,烟酒及用品价格与上年持平。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作物总产量311.7万吨,比上年增长9.7%。其中,水稻产量101.4万吨,小麦产量10.1万吨,玉米产量78.5万吨,大豆产量113万吨。薯类产量(折粮)7.6万吨。油料、甜菜和烤烟、亚麻等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油料产量5.0万吨,比上年增长40.9%,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0.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3 954公顷,增长30%。其中,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播种面积分别达到82 130公顷、2 100公顷和1.95万公顷。绿色食品种植业牵动农户42 843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 132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 932公顷,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9 317公顷。粮牧“主辅换位”战略稳步推进,畜牧水产业保持旺盛发展势头。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3.77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2.9%。年末全市奶牛存栏33 488头,增长27.1%;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5.8%,下降2.8%和增长47.0%;水产品产量5万吨,增长7.8% 。全年累计转移劳动力2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8%,劳动力转移收入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3 245元。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拥有农用拖拉机74 587台,增长10.6%。全年农村用电量27 932万千瓦小时,增长5.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26万公顷,增长0.8%;节水灌溉面积6.86万公顷,增长3.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5万公顷,增长2.8%。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43亿元,增长16.4%,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90.46亿元,增长20.9%。其中,轻工业产值36.44亿元,增长16.3%;重工业产值54.01亿元,增长24.3%;新产品产值4.66亿元,增长38.5%。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4.9,比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05亿元,增长81.3%,实现利润总额1 610万元,比上年增加1.46亿元。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8.4,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11亿元,增长36%,实现利润总额3 546万元,比上年增加5 827万元。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2.51亿元,增长0.3%,实现竣工产值9.62亿元,下降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9万平方米,增长6.8%,竣工面积82.5万平方米,下降12.8%。招投标面积继续扩大。全市实行投标承包面积达115.4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84%,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定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增幅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30.41亿元,增长18%。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9.37亿元,增长20.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58亿元,增长12.9%。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属单位完成投资8 156万元,下降33.3%;地方属单位完成投资44.57亿元,增长25.4%。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1亿元,增长32.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48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14.09亿元,增长9.1%,建筑业完成投资3 880万元,增长38.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8.30亿元,增长31%。一、二、三次产业投资比例分别由上年的5.4%、35.9%和58.7%调整为5.7%、31.9%和62.4%。年内全市施工项目个数457个,比上年增加71个,其中全年新开工项目360个,比上年增加56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35.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3%。全年施工房屋面积217.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8%;竣工房屋面积13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城乡看,市、县、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实现69.87亿元、11.10亿元和10.63亿元,分别增长14.0%、9.3%和13.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4.35亿元,增长13.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74亿元,增长17.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44亿元,下降0.5%;非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73.59亿元,增长17.3%。从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吃)零售额34.68亿元,增长14.7%,所占比重为37.9%;衣着类(穿)零售额实现17.92亿元,增长9.4%,所占比重为19.6%;用品类(用)零售额32.57亿元,增长35.6%,所占比重为35.5%;燃烧类(烧)零售额6.43亿元,增长7.0%,所占比重为7.0%。
    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2%,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5.34亿美元,增长91.2%,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6.3个百分点;进口完成1.83亿美元,增长40.8%,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8.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9%。在外贸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5 311万美元,增长32.4%;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483万美元,下降34.2%;边境贸易进出口完成5.68亿美元,增长105.3%:基地贸易进出口完成9 088万美元,增长6.9%。国有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3 761万美元,下降31.9%;外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584万美元,增长11.5%;集体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 986万美元,下降66.7%;私营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6.43亿美元,增长148.5%。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继续拉动对俄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6.77亿美元,增长76.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4.5%。对外贸易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5.8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4亿元,增长16.8%,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增长26.8%,营业税增长18.5%。地方财政总支出3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0.98亿元,增长24.5%,基本建设、农业、教育、行政管理费等支出分别增长122.2%、10.6%、13.9%和32.9%。金融形式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7.5亿元,比年初增加18.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8亿元,减少3.7亿元;储蓄存款余额247.5亿元,增加18.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2.9亿元,比年初减少2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3.3亿元,减少13.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6亿元,减少15亿元。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余额5.2亿元,减少12.5亿元;商业贷款余额101亿元,减少4.1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5亿元,增加4.2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