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崔 莹 1957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4年1月参加工作,2002年1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孙 玉
县长:袁长君 1961年10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2月参加工作,2002年10月任现职。
副县长:宋绍柱 王大勇 孟祥有杜玉林 左豫虎
县政协主席:全 福
【概况】
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24°18′~125°21′、北纬46°44′~47°29′。全县共有2镇6乡、3个场、83个村。幅员面积3 746平方公里,有耕地119 193公顷。总人口27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18‰。有草原10万公顷、苇塘3.2万公顷、水面2.13万公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有地方特色的杂粮、杂豆、油豆角、落花面倭瓜,有五色米、粉丝、粉皮和蛋白质粉、蛋白饮料系列产品。
农业 农业总产值13.31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和32.2%;粮、豆、薯总产量46.1万吨,同比增长36.4%。东升水库消险加固工程全部完成,新增抗旱保收田0.76万公顷、喷灌设备453台套;投资400万元组建4个农机合作社;植树造林0.17万公顷,草原建设面积0.25万公顷;新建生态富民小区4个,新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模式607处。
工业
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增加值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33.7%。日处理800吨液态奶二期工程、年产1万吨钛白粉、年产1.7万吨速食营养面等7个项目分别投入生产。碧港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旅游业
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 7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9.5%。第三产业增加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5.5%。
财贸
实现财政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8.2%。兑现了干部职工“两贴”和第13个月奖励工资。引进新项目6个,合同引资额3亿元,到位资金7 119万元,利用外资120万美元。
改革
稳妥推进33户企业并轨改革,为并轨5 579人发放经济补偿金3 837万元。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稳妥解决粮食购销体制历史挂账和拖欠职工债务等问题。
社会事业
完成楼房建设8万平方米,县城南小区兴泉综合楼、一中教学楼、王仔花园小区3个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完工。新修砼路5 920平方米,铺装居民区巷道1万平方米,排水明沟治理2 000延长米,补植树木4 000株,栽植花卉20万株、绿篱12万株。新建通乡通村公路81.21公里。制定实施《林甸县城市供热管理办法》。与八一农大校县共建活动效果明显。扩建县第一中学教学综合楼3 860平方米、职教中心教学综合楼5 500平方米,并全部投入使用。争取资金672万元,加强了“校校通”和校园甬路铺设、锅炉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实现数字信号全县覆盖,城内实现光缆传输。提高低保补差值,发放低保资金583.3万元。投资204万元,新建3所乡镇卫生院。
【永青工业园区】
永青工业园区位于G015国道林甸段703公里至708公里处,全长5公里,规划面积4.97平方公里。对园区的发展规划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05 年为工业园区规划设计阶段,第二阶段2006-2010年为工业园区协调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到2020年为工业园区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园区规划为5个功能区,即化工产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包装工业园区、矿泉水产业园区和办公服务五大区块。化工园区主要以钛白粉及钛白粉配套产业为主,规划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规划企业10户;食品园区主要围绕乳、豆、淀粉产业,布局食品加工企业,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企业15户;包装产业区主要以造纸、高档纸箱产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规划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规划企业8户;矿泉水园区主要以矿泉水资源为原料,以发展矿泉水产业为主,规划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规划企业20家;办公服务区主要为开发建设园区管委会办公区,规划占地面积0.47平方公里。到2005年年末,园区已入驻伊利日处理800吨鲜奶、液态奶,鑫隆化工年产1万吨钛白粉,林港年产7 500万平方米高档彩印纸箱,碧港年产2.2万吨速食营养面、粉丝、粉皮,日月年加工3.8万吨大豆蛋白等10户企业,投资总额10.4亿元,这些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9.68亿元,利税3.28亿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林甸县是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批5个试点县之一,自2003年10月1日实施。在试点工作中,县政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合作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突出四个“创新”,即方法创新(探索实施符合农民利益的按病种定额报销的管理模式)、筹资创新、服务创新(实行简便快捷的垫付报销制)、管理创新。到2005年年末,参合率达75.2%,有1.38万农民得到住院报销补偿,报销金额为538.5万元。林甸县的管理模式及相关做法已经在全省其他试点县广泛推广实行。
【农村寄宿制中学】
从2005年开始,在全县推进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除宏伟乡和林甸镇外,在其他6个乡镇各建l所规模适中、功能齐全的寄宿制中学,计划总投资1 468.2万元,建筑面积17 832.6平方米。2005年完成了三合乡、东兴乡、红旗镇和四合乡4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并投入使用,总投资870.3万元,建筑面积10 182.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