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望奎县

  县委书记:盛 威 1955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2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11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兆义
    县长:刘维权 1958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8月参加工作,2004年3月任现职。
    副县长:谢殿涛 · 鲁 贺 张 昕张润华 郑秀芳(女)刘泽雨李 君 马春光 倪淑君(女)刘守林
    县政协主席:马洪海
    【概况】
    望奎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边缘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内陆县和农业县。辖7镇、8乡、109个行政村。全县幅员面积2 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7万公顷,有林面积3.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5.8%。全县人口49.4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8‰。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页岩土、膨润土和矿泉水等多种矿产资源,有黄麻子土豆、芸豆、笤帚糜子等土特名优产品,有妙香山旅游开发区、林枫故居、西洼荒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依托资源和资产优势形成了以食品、医药、纺织、化工、饲料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望奎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大豆出口生产基地、国家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中国瘦肉型生猪之乡、中华诗词之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农业
    全县粮豆薯总产量5.26亿公斤,同比增长17.7%。绿特色经济作物发展4万公顷,其中,烤烟面积0.13万公顷,创税1 0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实现9.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5%。全年引进优良种猪1万头,基础母猪存栏9.5万头,新增千头以上猪场16个,生猪饲养量达165万头。鹅鸭饲养量达101.5万只,增长27%。全县劳务输出基地151个,输出劳动力6万人次,创收3亿元,被省政府确定为外派劳务试点县。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64个。期货贸易被大连商品交易所确定为“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试点县。
    工业
    完成食品总厂、制酒厂、油封厂等企业的破产工作,哈慈儿药、胶件厂等企业先后盘活启动,工业企业启动面达85%以上。在北大荒肉业、三合化工、立达尔公司、兴程纺织等骨干企业的拉动下,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实现5 336万元和561万元,分别增长61.6%和43.8%。
    项目建设
    全年共招商引资项目58项,到位资金5.35亿元。万寿菊色素油精深加工、三精药业GMP改造、北大荒肉业生猪副产品加工、鑫羽羽绒制品加工和高贤酒厂改造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总投资超亿元的国能生物发电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承办全国诗教望奎现场会。
    非国有经济
    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 270户、私营企业26个,商贸餐饮、邮电通讯、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零的突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 602万元,成为安置就业主渠道和财政增收主财源。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城内新修白色路面8条,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对主要街道破损路面进行了修补;安装路边石1.65万延长米,铺装彩色步道板10万平方米,在主次干道栽植各种树木1.2万株;安装路灯476盏,相当于建国以来安装路灯总和。修建县标、河口烈士纪念碑,完成体育场改造、林枫广场一期、文化广场二期、烈士陵园三期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房地产开发面积达15万平方米,人居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东西环路改造和西环排污综合整治,解决了行路难、污染重问题。建设完成小流域治理、生态能源、农机作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海望路和客运枢纽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开通1路公交车,宽五东村至宽五西村的全县第1条村级白色路面建成通车。
    财贸
    积极推进财源建设,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综合指标实绩考核位居绥化市第2名;坚持开源节流,共征缴土地出让金1 114万元;对重点行业开展财政税收专项清理整顿,入库各类资金270万元;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监管,节约支出达400余万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县可用财力达到2.67亿元,兑现御寒津贴、国家出台的特殊津贴、剩余津贴、一次性奖励工资、1998年全年和1999年半年的岗位补贴,城乡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创历史最高水平,解决老干部医药费175万元,适当增加公用经费和其他重点支出。
    社会事业
    城乡教育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二中实验室、第五小学教学楼,完成19所中小学危房改造及布局调整,使全县52所C、D级危房改造提前一年完成;新建县中医院门诊大楼,新引进核磁共振、CT、透析等现代医疗设备,完善了县医院综合服务设施。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县共建7大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国家丰粮工程核心区1处,农业技术标志性工程4处。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对4 31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8 103名城镇低保人员的低保金和3 501名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金足额发放,率先在绥化市集体企业职工中发放最低保障金;新建灵山敬老院,为城乡196户特困群众解决了危房问题;农村低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127户企业、16 268名职工的并轨工作。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新增就业人数6 000人。突出源头治访和依法治访,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平安望奎”建设成效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