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
(1)围绕重大经贸活动开展对外宣传。在美国、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5场中国-黑龙江投资合作说明会暨“哈洽会”新闻发布会,策划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召开的“哈洽会”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境内外近百家媒体600余名记者参加展会,对第17届“哈洽会”盛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策划并组织黑龙江(韩国)周、黑龙江(香港)周的宣传工作,组织韩国、香港两地新闻媒体赴哈大齐工业走廊示范带和绥芬河、东宁等口岸城市进行先期采访报道,邀请韩国《中央日报》、《朝鲜日报》、《东亚日报》、KBS国家电视台、FOCUS新闻社和中央驻港媒体、香港当地媒体,以及路透社、道琼斯通讯社、商业周刊、共同社等驻港记者,对活动周开幕式及各项招商推介活动分别进行宣传报道。对省政府赴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考察与经济合作进行宣传报道,协调中央新闻单位和当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伦敦、巴黎两地策划并组织中国黑龙江省投资说明会暨哈大齐工业走廊推介会宣传活动,协调路透社、法新社、《世界报》、BBC广播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等境内外媒体记者,对推介活动进行深层次、多角度报道。各市地围绕本地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一系列对外宣传活动,涌现出哈尔滨冰雪节、“哈夏”音乐会、齐齐哈尔农博会(绿博会)、中国黑龙江(伊春)森林生态旅游节、中国“俄罗斯年”黑河启动仪式、中国漠河黑龙江源头国际汽车挑战赛等对外宣传活动,提高了黑龙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推进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2006年新闻发布工作安排意见》,对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形式和2006年新闻发布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将新闻发布工作作为省政府政务公开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在省政府各部门设立新闻发布工作联络员,建立新闻发布工作联络员例会制度,加强对新闻发布工作的策划与协调;在新闻发布会基础上,采取媒体专访、新闻背景吹风会、发新闻通稿、临时发布和东北网台对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网上直播等方式,先后对全省社会治安情况、国民经济运行和安全生产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情况进行发布,提高了新闻发布工作的时效性和引导舆论的有效性。2006年,省政府已有27个部门建立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并设立新闻发言人;省政府及各政府部门共召开新闻发布会20余场,各市地召开新闻发布会近200场。(3)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开辟外宣阵地,提高省内涉外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黑龙江电视台加强与美国斯科拉有线电视网和日、韩两国电视台合作,向境外电视台提供30余部专题片和总量超过400分钟的新闻。“你好,俄罗斯”俄语电视节目在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地区落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不定期地向俄罗斯电台提供播出节目,积极开展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韩国KBS广播公司等中外广播电台的交流与合作。黑龙江新闻社主办的韩文网站日访问量持续上升,成为韩国媒体转发中国新闻的重要来源。俄文《伙伴》杂志努力拓展发行渠道,发行范围已覆盖俄境内28个城市和地区,发行网点近千个。《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加强与俄方媒体联系,出版发行25期。《中国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驻黑龙江省记者站,围绕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绿色食品开发、旅游产业开发、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投资软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4)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成立省互联网宣传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互联网宣传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东北网建设,开通东北网俄文频道“伙伴网”,平均日访问量4 000人次以上,向俄语国全方位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贯彻落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非法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违规转载新闻、违规开设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栏目和提供不健康信息内容服务的行为进行重点清查,协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封堵各种不良信息100余条。加强网上监管和舆论引导,针对互联网上涉及黑龙江省的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及时地发布信息,说明事实,稳定人心,通过网上评论工作引导网上舆论,把握舆论导向。(5)实施文化外宣精品工程。开展2006中国“俄罗斯年”主题文化活动,省文化厅举办“萨哈林州文化日”、“阿穆尔之秋”文化周等活动,省社科院举办第4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省文联举办“关爱松花江,保护母亲河”中俄国际沙雕艺术大赛等活动,各市地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制作完成《中国·黑龙江》(中、英、俄、日、韩、粤)电视宣传片和《中国·黑龙江》(中、英、俄)省情概览、《中国·黑龙江》折页、《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中国黑龙江·俄罗斯友好交往图典》、《犹太人在黑龙江》画册等外宣品,成为北京“哈洽会”新闻发布会、赴江浙沪招商、黑龙江(韩国)周、黑龙江(香港)周等活动的重要宣传品。 (朱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