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工民主党省委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和理论建设工作。在2006年7月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主要任务、工作要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深刻地阐述,提出和谐政党关系的重要思想。省委组织广大党员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理论学习座谈会、专题学习讨论会、调查问卷、办学习班等方式,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共中央2005年、2006年两个5号文件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江泽民文选》和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学习中共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开展新时期新阶段农工党员政治思想情况的调查问卷活动,共计下发调查问卷204份,回收率98%,并形成5000余字的调研报告。召开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请专家就《台独情势与我对台政策新思维》和《中国农工民主党简史》进行专题讲座。省委理论研究小组积极撰写文章,其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一文,在《团结报》农工党中央理论专版刊登。全年共完成理论研究论文6篇,其中《关于民主党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论文分别荣获中共中央统战部三等奖、农工党中央和中共省委统战部一等奖,省委理论研究小组获先进组织奖。8月,农工党中央《中国民主党派》之《中国农工民主党》四集文献纪录片到黑龙江省拍摄哈大齐工业走廊和解放前民主人士重返解放区的内容,深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拍摄外景,摄制组先后采访了省、市委领导,圆满地完成了采访和实地拍摄工作。同时,按农工党中央要求,省委和哈尔滨市委积极到省图书馆、省档案局、省政协、市政协党史办以及马迭尔宾馆查找资料。对重要会议、社会服务、党员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报道,稿件分别被《中国统一战线》、《新华社内参》、《光明日报》、《中国政协报》、《前进论坛》、《团结报》、《黑龙江日报》、《北方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采用。(2)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点任务,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开展调查研究。出席中共黑龙江省委、政府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分别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省政协九届四次全会上,省委向大会提交集体提案7件,纪效民代表省委作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几点建议》的大会发言。在农工党省政协委员所提交的提案中,立案57件,其中《关于促进我省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几点建议》、《关于注意解决政府转移支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建议》、《关于壮大我省医药工业整体实力的建议》、《关于调整我省林业生产布局的建议》、《关于规范石墨行业管理的几点建议》、《关于扶持边远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等提案,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了相应答复。齐齐哈尔市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议》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由市统战部部长带队,卫生、计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深入社区实地调研,进行督办落实。省委组织形成的《关于加强黑龙江省同蒙古国经贸合作的几点建议》、《黑龙江省社会老龄化问题研究及建议》、《关于我省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等3份调研报告,全部被省委统战部收录在2006年度参政议政论文汇编一书里。省委按照农工党中央研究室的要求,完成了新时期多党合作案例的编写工作,共上报多党合作示范案例12篇。省委配合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到佳木斯就扶远三角洲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预调研,农工党中央就这个课题邀请了中央有关专家、农工党省委、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等进行了专题研讨论证。截至12月底,全省编辑上报综合信息50篇,被中共中央统战部采用3篇、农工党中央网站采用19篇、农工党中央《综合信息》采用12篇、中共省委统战部采用9篇、《社会服务信息》采用4篇,整理上报社情民意18份,牡丹江市委的两篇文章被中央网站采用。(3)以做好市级组织换届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2006年是农工党市级组织换届之年。按照《中国农工民主党党章》的规定和省委统战部关于做好市级组织换届工作要求,做好换届工作。换届后新一届市委会整体结构有新的改善,委员平均年龄44.57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学历占68.7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7.5%。2006年先后成立省委直属大庆师范学院支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支部、大庆市第四中学校支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支部,共发展党员34人。截至2006年12月末,全省党员总数为1997人,其中医药卫生界1 387人,占69.5%;教育界218人,占10.9%;科技界114人,占5.7%;文化艺术界15人,占0.75%;政府机关67人,占3.36%;新的社会阶层41人,占2. 05%;其他界别155人,占7.76%。具有高级职称1 013人,占50.7%;中级职称900人,占45.1%。在职党员l 205人,占60.4%;离退休党员792人,占39.6%。有16位同志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代表2人,省人大代表2人(常委1人);有187位同志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其中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政协委员31人(常委11人);有16位同志在各级政府部门任职,其中地市级2人,县处级14人。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有高级职称、高学历、处级干部的党员逐个登记,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档案,并注重培养和推荐,通过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方式,使他们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参政议政能力、工作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加强组织培训工作,省委举办两期党员培训班,对市级领导班子、省直新党员进行培训,共有80余人参加了学习培训。在党员中开展“学英模、比贡献”活动,大力宣传学习党员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哈尔滨圣泰制药董事长高翔把企业总资产的8%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倡导“高翔扶贫复明工程”,为患有白内障的农村贫困群众免费治疗,截至12月末,已使323位白内障患者复明。9月20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举行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黑龙江省有15个先进集体、50名先进个人受表彰。哈尔滨医科大学委员会荣获先进集体称号,郝克强、高翔荣获先进个人称号。吴国华荣获农工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称号。(4)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省委先后3次组织医疗专家到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中心医院为1 000余名村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为全国贫困县兰西县临江镇、康荣乡20户特困户捐赠价值l万余元的大豆生物有机肥;还出资5 000元与其他党派省委共同主办第2届中国(兰西)亚麻节开幕式暨文艺演出活动;在“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宣传活动中,为村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材料2 700余份,捐赠1.5万元的药品,为龙电前进希望小学捐赠衣物1 200余件,图书200余册和价值1 800元的体育器材及扩音设备等,并对抗美援朝老战士进行慰问。齐齐哈尔市党员陈自新,每年拿出10万元奖励种田能手,为贫困农民捐赠1 500公斤玉米良种,为贫困家庭送去化肥。为推进社会服务工作,省委制定了《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比(试行)办法》。农工党中央和省委先后对2005-2006年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牡丹江市委、哈医大三院支部、东北林业大学支部、省直综合二支部被农工党中央评为社会服务先进集体,夏远强、金大伟被评为先进个人,吴国华、杜仲、张洪河、谭巍获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5)加强机关建设。省市委机关以学习《国家公务员法》为重点,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机关等8个专题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省委机关搬入新的办公大楼后,办公条件有了较大改善。2006年,为省委机关增加了4个行政编制。在大兴安岭召开的全省机关工作会议上,围绕“市级组织换届,加强和谐机关建设”进行了学习交流。在重庆召开的农工党全国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工作座谈会上,省委围绕建设和谐机关、总结换届以来的工作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省委机关在省档案局行政执法检查中,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取得了总分85分的好成绩。 (姜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