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6年,全省各级团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青年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全省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以团干部、青年学生和青年骨干为重点,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工程,深入开展以《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龙江同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牵动,深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共享成长十杰青年进校园”、“我为龙江发展献一言”、“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与青年责任”主题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集中开展了“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六讲六做”、“六德六尊”道德实践活动,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进一步形成了知荣明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风尚。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了大中学生文化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社区文化活动、纪念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青少年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青年文化活动,使青少年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新青年》、《小雪花》、以黑龙江青少年网为龙头的团属网站等青少年宣传舆论阵地和青少年宫(家)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实现长足发展,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开展青年创业建功活动。扎实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全面推进创建“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百校助百村”活动,结合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等工作任务,汇聚各界力量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组织全省高校院系152个团组织与152个村屯进行签约帮扶,在各村屯启动实施各类项目200余个,投入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200余万元,举办骨干培训班15期,培训青年农民骨干3 000余人,帮助农村青年转移就业3万名。实施了“青工岗位技能振兴提升计划”,全省27个行业56个工种近200万青工积极参与了各级各类青工技能大赛。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活动,累计培训青工70万人次,培养高级工人技师264名,技师2 896名,高级工22 069名,使青工岗位技能不断提高。深入推进青年创业行动,充分发挥黑龙江青年创业就业服务联盟的作用,积极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指导。大力推广SYB培训,全省已有1 700余名青年接受了SYB培训。与黑龙江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3亿元青年创业贷款协议,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践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了全社会爱护环境、厉行节约良好风尚的形成。成功举办中俄青年友好论坛,达成青年组织间框架性合作项目5个、经贸科技合作项目31个,受到了团中央高度评价,团中央先后两次发来感谢信。同时,积极组织港澳青联委员参加2006年黑龙江(香港)活动周活动,为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企业界人士到黑龙江省进行项目投资做出了积极努力,受到了省政府嘉奖。
3.做好服务社会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开展了“爱心扶老,真情助残”社区志愿服务行动和绿色龙江环保志愿活动,承担了全国第4届特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和圣火采集、传递、点燃和青少年峰会等工作,800余名志愿者为特奥会提供了近13万小时的志愿服务,被全国第4届特奥会组委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实施共青团牵手扶贫帮困工程,组织团干部、基层团组织、优秀青年集体与贫困学生、进城务工青年、贫困户等弱势群体结成帮扶对子,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了生产、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全面推进希望工程,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共筹集资金517.5万元,资助1 313名农村贫困大学新生。筹集希望小学建校资金214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1所,筹集资金623.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 126名。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断拓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领域,扎实推进“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全面开展黑龙江省保护未成年人“丙戌行动”和创建“关爱基地”试点工作,努力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实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4.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加强团的基础建设,启动全省“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团建基础工程”,在基层团建活动月期间,集中开展“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团、农村团干部专项培训计划、深化团建创新试点工作等团建主题活动,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开展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圆满实现“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预期目标,团中央授予团省委优秀组织奖,4个基层单位获得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认真总结教育活动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团员的学习教育、流动团员管理、团干部考核、基层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初步建立团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搞好团的理论建设,在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黑龙江省第一部反映各界青年发展状况的《黑龙江青年发展报告》和黑龙江省第一部青年运动史——《黑龙江青年运动和共青团工作编年纪事》。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