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全省外事侨务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外事工作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外事侨务工作的职能作用,不断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1.做好出访和接待工作。2006年,全省共派遣各类因公出国、赴港澳团组2 657批,10 525人次。颁发因公护照5 338本,颁发赴港澳通行证586本。为因公出访团组申办外国签证l 849批(自办1 344批),9 172人次。副省级以上领导因公出访50次、36个国家和地区。共接待来自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朝鲜、韩国、法国、英国、德国、丹麦、马来西亚、菲律宾、罗马尼亚、纳米比亚等50余个国家的政府和民间友好团组、海外华侨华人团组、港澳台团组以及外国驻华大使团等270余批、2 300余人。其中,副部级以上团组61批。
2.推进友好城市工作。2006年,经对外友协批准,哈尔滨市与芬兰罗瓦涅米市、意大利里乔内市、匈牙利尼赖吉哈佐市、俄罗斯雅库茨克市结为友好城市。截至2006年底,黑龙江省已与22个国家缔结了55对友好城市关系。通过友好城市这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了双方经贸、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是文化方面,通过举办文化周、开展汉语教学和学术交流等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2006年是黑龙江省与日本北海道缔结友好关系20周年,7月25-27日,以日本北海道知事高桥春美为团长的北海道政府代表团对黑龙江省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出席了两省结好20周年庆祝活动。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张左己分别会见了高桥春美一行。张左己省长还与高桥春美知事共同签署了黑龙江省与北海道缔结友好关系20周年备忘录。10月25-27日,以王利民副省长为团长的黑龙江省代表团对北海道进行了回访。高桥春美知事会见了王利民副省长一行,双方对加强省道间官民并举的友好交流与经贸合作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尽快落实黑龙江省与北海道缔结友好关系20周年备忘录交换了意见。2006年是黑龙江省与韩国忠清北道缔结友好省道10周年。9月3-8日,韩国忠清北道知事郑宇泽、议长吴长世率领来自政府、议会、企业、媒体等各界人士组成的忠清北道代表团对黑龙江省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参加了为省道缔结友好关系10周年举办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张左己省长、栗战书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王宗璋副主任分别会见了代表团。9月5日,栗战书副省长、王宗璋副主任与郑宇泽知事、吴长世议长在省森林植物园一起种下了象征两省道友谊的纪念树。张左己省长与郑宇泽知事共同签署了两省道结好10周年备忘录,省直各部门分别与忠清北道对口部门签订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协议。11月3日,张左己省长率团赴韩国举办活动周期间,顺访了忠清北道,并会见了忠清北道知事郑宇泽。省农委与忠清北道自治行政课负责人代表两省道签署了新农村建设交流协议书,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忠北大学签署了教育科研合作协议。
3.做好审批和护照工作。认真贯彻中央有关规定,严把出国审批关,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转发了《中央外办、外交部关于坚决制止因公出访中不正之风的通知》(外外管函『2006]180号)文件,较好地控制了一般性出国考察等。坚持“一条龙”服务和专办员制度,围绕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确保重大因公出国团组“出得去、出得快、出得顺”。特别是“黑龙江(韩国、香港)活动周”前期,全省各界人士700余人同期出访,省外办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办事程序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大型团组的顺利成行。按照外交部《关于开展因公护照清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对2000年1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期间党员干部、国家公务员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持用因公护照进行清查,对违反审批程序和权限办理的因公护照、违规跨地区、跨部门办理的因公护照进行重点清查,未发现违法违规办理护照的现象。
4.做好边境工作。全省边境地区各级边防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加强边防工作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强化边境管理,积极开展对俄工作,妥善处理边境事务,使边境社会稳定,双边睦邻友好,经济繁荣发展,群众安居乐业。(1)切实加强边境管理,维护持续稳定的周边环境。各地边防委认真落实《黑龙江省边境管理条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规定,并通过电视、广播、举办学习班、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边防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边民转变了传统观念,提高了遵界、守法、保边的自觉性,各种违章违法的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涉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界河中个别岛屿及其附近水域进行共同经济利用的协定》,加强了省、洲(指黑龙江省与俄阿洲)间的磋商与合作。为加强对共同经济利用活动的管理,市、县、乡三级管理部门联合对登岛生产人员进行逐户走访调查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使中俄共同经济利用活动成果显著。(2)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收效显著。本着“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建设任务。2005年国家向黑龙江省投资建设费3 480万元修建边防巡逻路235.6公里,架设桥梁12座323延长米,安装视频监控设施8套、报警装置8套,架设铁栅栏3.3公里,埋设边境管理标志牌324块,2006年10月23日至11月8日,沈阳军区边防委对上述边建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40%。(3)认真做好界务管理工作。加强了日常界碑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经过对虎林、绥滨、饶河、抚远4县需要修复的14个界碑进行实地调研评估后,对这14个界碑进行了重立和修复,并于9月底前完成了全部修复工作。
5.做好领事工作。一年来,全省共妥善处理各类涉外案件128起,涉及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朝鲜、喀麦隆、菲律宾等9个国家。其中经济纠纷案28起、刑事案件73起、偷渡案件8起,死亡案件19起。综合看,涉韩国案件有所下降,俄罗斯公民在黑龙江省犯罪率有所上升,中国公民在境外发生的案件明显增加。对1.9万余份公证书进行了认证工作,其中90%为涉韩公证,其他为阿联酋、乌克兰、马来西亚、德国、俄罗斯等国。共办理对外邀请来自35个国家的外国专家经济技术人员706人,办理来自23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1 527人。接受日本小额无偿援助项目l项,即庆安县大罗镇发达小学校舍建设项目,援助金额80 164美元。
6.认真开展侨务工作。全省各级侨务部门充分发挥侨务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五五普法”期间侨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和对贫困归侨侨眷帮扶力度,为侨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1)积极配合执法检查,努力提高侨务工作水平。4月,省人大常委会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对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情况进行检查。省外办对《保护法》实施16年以来的第一次执法检查非常重视,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检查组,深入哈尔滨、牡丹江、大庆等地,通过听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侨资企业、走访归侨侨眷等方式,对全省贯彻实施《保护法》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地对贯彻《保护法》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落实到位,取得了较好成效。(2)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组织网络。各级侨务部门通过整合社区侨务资源,完善侨务工作机制和组织网络,已形成组织网络化、服务系列化、维权法制化、活动经常化、工作规范化的社区侨务工作格局。省外办积极推广哈尔滨道里区侨办多年来积累的社区侨务工作经验,带动了佳木斯市向阳区、鹤岗市工农区等一批城市街区侨务工作的发展。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分发手册、制作宣传板、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侨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认真做好涉侨信访案件的处理工作。省外办借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的东风,加大协调处理归侨侨眷重特大上访、信访案件的力度,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寻求处理解决缠访、闹访案件的有效途径。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470起,结案率达90%以上。(4)积极争取境外援助,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充分发挥海外侨胞优势,有效利用海外侨胞资源,积极为黑龙江省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等领域牵线搭桥。全年共筹集捐助资金212万元,在哈尔滨市呼兰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大庆市杜蒙县等6个县(区)修建希望小学7所,乡镇卫生院l所,捐助电脑35台。按照国侨办的要求,开展了对农村贫困归侨侨眷的调查摸底工作。针对黑龙江省农村归侨侨眷数量多、困难程度大的实际状况,各级侨务部门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本地侨情特色的工作方法,使很多归侨侨眷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张文双 单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