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警
2006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年”这个中心工作,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公安科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公安信息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断加大对“金盾工程”建设的领导力度以及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圆满完成全省“金盾工程”一期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省公安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实现了网络增值服务的目标;信息化应用条件得到不断优化,开创了信息化应用工作的新局面;信息化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网络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通信保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实现了350M全省无线通信联网,及时完成了重大应急通信保障任务;信息化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全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截至年底,全省公安信息二、三级网络带宽分别为155M和20M,接入网实现100%光纤接入,带宽2M。全省上网计算机数量由2004年底的8 300台提高到31 199台,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数量由16.4台增到61.8台。全省共有无线车、手台1万余部,无线基站85个,公安350兆无线通信实现了全省联网。公安语音专网延伸到所队,可视指挥调度网络扩展到县,全省二、三级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已全部开通。全省已全面完成了公安部要求的各项“金盾工程”一期应用系统建设任务。全省人口数据库录人数据3 700万条,并全部实现了网上查询。《刑侦综合系统》、《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境)审批系统》、《机动车、驾驶人管理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运转良好。《派出所业务应用平台》(《8.39系统》)在全省2 000余个派出所中得到推广使用。《城市警务综合系统》在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应用。《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建设在佳木斯、伊春等地得以开展。办公自动化系统从省厅到基层所队已全面正式运行,网上流转各类公文达30余万件。省厅自行开发的《公安案事件信息一体化采集平台》、《执法监督系统》在全省基层所队统一推广应用,1 759个基层办案单位9 710名民警在网上办案,网上流转案件数量达53 760件。全省对公安部八大资源库、主要业务应用系统的访问量以及网络流量等各项排名,从年初20名左右全部进入到全国前10名。全省先后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 416期,共培训普通民警44 172人次,培训小教员2 800余人。举办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自动化培训班146期,逐级培训民警1万余人。通过开展信息化技能练兵和岗位竞赛活动,提高了民警的应用水平。一批操作能手在公安部信息化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力地推进了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全面开展。(2)全面提升公安科技工作的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科研立项工作。组织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向公安部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的“全省公安机关重点工作综合考评系统”等5个重点项目已经被批准4项;申报公安部软科学项目2项被批准1项;省科技厅科研组织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申报3个项目,已全部被批准。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有13个项目申报省公安厅厅级项目。组织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哈尔滨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和科技部批准为第2批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大力开展公安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大庆市公安局被批准为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建立了公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网页。开展全省“十佳公安科技民警”评选活动,共有20人进入先进个人候选人。经过网上投票、候选人的答辩和专家评审,确定10人获得首届“十佳公安科技民警”称号。组织全省开展公安部公安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全国公安科技英才和全国公安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奖项的申报工作。崔道植荣获公安部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王可立被评为全国公安科技英才;省公安厅科技处被评为全国公安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启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工作。分三级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作。大庆市公安局被确定为全国22个试点城市之一,完成了大庆市公安局起草的《大庆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和《大庆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工作方案》的论证评审工作。起草《黑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三年建设规划》(草案),并向省委、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已被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以两办的名义(黑政办[2007]1号)下发了文件。于2007年1月11日开始实施。三年规划的出台,对未来三年全省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 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