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创建“四心”文明社区经验
大兴安岭地区把创建文明社区作为促进社区和谐、推动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创建“党群贴心、生活安心、环境舒心、文化悦心”文明社区活动,使社区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成为人民群众安居的乐园。立足高起点谋划。把社区建设纳入全区重点工作规划,建立城区、社区、小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制定《关于创建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大兴安岭地区2004-2006年社区建设和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确立“一年打基础,两年搞突破,三年上水平、创一流”的发展战略,奠定了社区建设的坚实基础。坚持高标准建设。2004年以来,明确提出“164”标准:每个县、区、林业局要有不少于1 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方便快捷的服务;每个社区要有不少于600平方米的室内社区活动场所,保证群众在漫长的冬季能够在温暖适宜的室内活动;每个社区要有不少于4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并配备健身器材,保证群众能够开展文体活动。社区建设共投入资金1.1亿元,利用闲置房产折合价值6 000余万元,投入1 000万元作为社区建设奖励基金。提供高质量服务.制定《地区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和《社区建设考评细则》,明确要求中心城镇社区办公设施要达到“八机一屏一廊一网”(微机、打印机、电视机、照相机、摄像机、放像机、投影机、电话(传真)机、电子显示屏、文化长廊和社区网站),并纳入对各县、区、林业局年终目标考核和以奖代投项目。建立社区信息网。开设居民论坛、居民求助热线、司法援助热线和领导信箱,方便了群众咨询、办事和求助。建设高素质队伍。建立相对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党员骨干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长驻社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队伍。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从社会上招考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在社区领导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80.7%。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部达到或超过省示范社区标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连续3年群众对创建文明社区的满意率达到95.1%以上。大兴安岭地区创建“四心”文明社区的经验在全省广泛宣传。 (杜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