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地震监测预报

(1)从六个方面加强震情监测预报:一是加强台站管理和人员培训。健全台站各项管理制度,加大观测资料质量奖惩力度。积极创造机会选派台站人员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全年共有8名台站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二是狠抓地震速报和观测质量,强化地震速报工作。制定并下发《关于开展地震速报岗位练兵和竞赛活动的通知》,11月20日开展岗位练兵、地震观测技术等知识学习、地震速报竞赛活动。省地震监测中心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哈尔滨台网队获二等奖,哈尔滨选手获个人技能竞赛一等奖,大庆选手获个人技能竞赛二、三等奖。在参加沈阳分赛区比赛中,黑龙江省获得团体第5名、个人第3名的好成绩,其中张永刚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地震速报竞赛个人技能比赛。提升观测质量。2007年在全国台站观测资料评比中,测震上游率为57.1%,有4个台站进入前3名,其中,黑河台获测震一类台第3名,依兰台获测震二类台第2名,碾子山和五大连池台获第3名,加格达奇台获第8名。参评台站中上游率为80.9%。黑龙江省地震编目获全国三类省局第2名。三是加强地震分析预报基础性工作。加强震情会商。认真实行周、月会商制度,提高前兆观测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发现异常及时核实。组织完成省内3个片区年中、年度会商工作,召开全省2009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制定《黑龙江省地震短临跟踪方案》,加强震情跟踪和异常核实工作。四是继续推进台站建设和优化改造。完成依兰地震台优化改造项目招标工作,完成黑龙江省2009年台站优化改造项目密山台和哈尔滨台的立项申报书组织编写、报送工作,中国地震局审定通过,基本完成鸡西区域地震台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大兴安岭区域台网中心人员和办公房屋及经费。五是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中国内地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鹤岗站、五大连池站)施工图审核,并得到批准实施。协助中国地震局地壳所完成国家地磁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初勘工作,初步选出备选点德都台、绥化台、牡丹江台3个,此项目全国共有4个地面站。六是2008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情况及判定意见。2008年执行地震趋势年会商、季会商、月会商、周会商制度,严格按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要求开展震情趋势判定工作,及时上报各会商意见,遇有紧急情况及时会商,落实异常核实,保证异常不过夜。全年进行异常核实7次。(2)台网运行管理。完成2008年“十五”网络项目建设,投入正式观测。全年保证较高的台网运行效率,台站整体观测资料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数字地震台网完成责任区内的地震速报,刻录光盘24张,编辑《地震月报》12册。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维修台站各种观测仪器设备,力保台网正常运行,测震台网运行率90%左右,前兆台网运行率85%左右。为各专业台站配备发电机,以适应“十五”新增仪器设备要求。(3)台网建设。完成黑龙江省“十一五”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部分的编写工作,并根据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鸡西地震台网基本完成,投入观测。(4)监测预报基础和应用研究。完成黑龙江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的审定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7项申报成果中评出奖励成果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l项。组织鹤岗台参评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观测成果奖。完成各级各类课题的组织申报、评审、推荐、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其中,组织评审并推荐申报黑龙江省科技公关项目1项;组织评审并推荐申报省局级课题10项,立项5项,在课题评审、立项工作中征求监测中心、分析中心的意见;组织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评审1项;组织评审《东北地震研究》稿件2篇;完成《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组稿工作,提交稿件7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的注册;组织推荐《黑龙江省地震监测志》申报省社科联史志类成果奖并获得二等奖;完成局信息网站“监测预报”和“台站工作”两个版块的资料收集工作。监测预报基础和应用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加科研经费20余万元,全年通过课题3项,科研成果审核评定4项。 (扬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