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经济学研究

2008年,全省发表经济、管理类论文480余篇。
    农业经济研究:乔榛撰写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制度变迁理论视角追溯》(《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文章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康静萍撰写的《明晰土地产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提出明晰土地产权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李翠霞、吕裔良撰写的《中国乳制品产业市场结构优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4期)。文章指出中国乳制品产业依然存在行业效益低下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颜华、曹玉昆、余志刚撰写的《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成效的定量分析与评价》(《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此获得生态省建设中主要指标建设情况、完成程度的排序。韩东峰、孟庆岩、孙鹏飞、王兆骞撰写的《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现状及展望》(《生态经济》2008年第4期),指出中国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对中国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模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王玉莲、李昌宇撰写的《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外部性及政策支持措施》(《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指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中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赵钱龙撰写的《中国乡村利益共同体的变迁及其影响——由均势到非均势》(《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提出要加快乡镇政权的职能转变步伐和加强对乡镇政权的监督力度,以确保村民利益的实现。陈红霞、宋戈撰写的《关于城乡土地市场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08年第2期)。文章提出城乡土地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肖振红、胡运权撰写的《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目标企业综合评价》(《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6期)。文章指出现有目标企业综合评价研究存在两点不足,并在分析协同效应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协同效应的目标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易善策撰写的《农民工低工资福利水平的成因及变动趋势》(《求是学刊》2008年第l期)。文章对中国农民工低工资福利水平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应纠正偏向性制度、多元化供给社会保障、加强农民社会保障。韩巍、赵淑英、张林林撰写的《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路径非市场化特征分析》(《学术交流》2008年第9期)。文章提出中国的国企改革也是以“民营化”为主要特征。
    区域经济研究:王金亮撰写的《对俄贸易在黑龙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实证研究》(《求是学刊》2008年第6期)。该文利用1995-2007年黑龙江对俄贸易及GDP的年度经济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对俄贸易在黑龙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郭力撰写的《中俄区域合作新模式论析——以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为例》(《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文章提出以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为主体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同时新模式也提出互动发展和共生发展问题。宋魁、刘夕撰写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引进外资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文章指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外商企业主要以日、韩、俄三国为主。建成后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经济园区。韩立华、吕萍、韩瑞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学术交流》2008年第12期)。文章科学分析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宏观经济研究:李树生、韩春明撰写的《美国次贷危机根源探究及中国相关政策建议》(《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文章指出文化因素是酝酿次贷危机的深层土壤,同时房地产市场泡沫、金融监管的疏漏以及美国政府住房政策等都是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张岩撰写的《中国与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比较分析》(《学术交流》2008年第9期)。文章认为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同在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比较分析,可以找出有利于自身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陈永昌撰写的《探析国民收入三次分配中的公平取向问题》(《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文章提出通过制度安排和公众自觉行动,体现社会的一种慈善文化和捐赠文化。三次分配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形成“三点式”社会分配新格局。 (邢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