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政治学研究

著作类:陈辉撰写的《现代社会制度构建与人性诉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本书从人性诉求出发,展开对社会制度构建的论述,抓住了认识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制度构建实践的根本。文明社会人的制度化生存决定了社会制度成为人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中介。构建有利于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体系是现代社会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现代理性社会中,社会管理者总是从自身及其所代表的公众利益出发,运用理性的力量来选择相应的制度要素,构建相应的社会制度与制度体系。在现实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人性的力量在规范着社会制度的构建。发挥人性的光辉,构建有利于最广大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论文类:(1)关于行政管理学:何颖撰写的《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2期)。本文以30年改革开放历史为线索,对中国政府机构6次改革进行了回顾与反思。认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政府机构的结构与运行,重点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何颖撰写的《行政哲学的图景》(《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6期)。认为行政哲学研究的内容应以当下中国行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的起点,涵盖行政理念、行政作用、行政价值、行政方法、行政伦理、行政发展等内容。行政哲学的研究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行政学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助于建立一门新的交叉科学。研究行政哲学的目的在于促使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系统化、中国化。陈辉撰写的《关系管理: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内容》(《新视野》2008年第4期)。认为从本质上讲,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内容在于从行政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构建与维系行政组织的人事关系与人际关系。行政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决定公务员关系管理理念与原则选择的社会性。还有姜昱子撰写的《政府职能》。(2)关于行政伦理学:许淑萍、路晓庆、唐晓英撰写的《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公平公正》(《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认为公平公正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事业单位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公平公正主要包括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分配公平、保障公平以及奖惩公平。张晓峰撰写的《浅析领导活动中伦理的核心地位问题》(《理论探讨》2008年第6期)。认为领导伦理问题是事关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是维系个人与领导活动关系的纽带,为官的问题就是为德的问题,官德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地位,领导伦理问题是事关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3)关于公共行政学:徐广东撰写的《公共行政的价值及其范式的转换》《学术交流》2008年第2期)。认为西方公共行政范式的发展经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治理、后现代公共行政等几种样态,与各个阶段相符,公共行政价值的追求也经历从经济与效率到公平与正义、效能、民主参与、话语指向的几种转变。通过梳理价值与范式的关系,反思这种关系的实质,从而启示中国公共行政的发展。(4)关于政治学:王士俊撰写的《农村制度变迁中的农民利益诉求——从杜赞奇“经纪模型”视角的考量》(《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认为当代中国农民的利益诉求,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伴随时代变迁,改变的是农民利益表达与实现的方式。本文从美国学者杜赞奇“经纪模型”理论人手,探讨曾存在于中国乡村的“中介人”现象。以及马立智撰写的《雅典民主政治的质量衡量》(《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马立智撰写的《从十月革命与匈牙利革命比较看政党的重要性》(《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第4期),高洪贵撰写的《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初智勇撰写的《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东部各联邦主体政治体制》(《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第3期),薛洪生撰写的《当代农民的利益表达与农村稳定——以农民主体性文化视角论社会和谐的构建范式》(《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邱玉慧、段绪柱撰写的《限域与条件:非营利组织政治民主功能的实现》(《理论界》2008年12期),郭旭撰写的《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学理论》2008年第8期)。(5)科学社会主义:陈静、周丽撰写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伐。而核心价值观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陈晓辉撰写的《当代中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探寻》(《理论探讨》2008年第2期)。文章分析当代中国现实的经济条件、社会关系状况、社会的主体,指出当代中国已初步具备实现低水平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条件。陈静、郝一峰撰写的《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的经验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作者认为,科学严谨的法治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教育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辅助力量;文化与媒体等日益引领和塑造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也是社会价值观的坚强维护者;政党是国家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主要统领者;民间组织也日益成为参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王春娥撰写的《论大学生不良亚文化及其矫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8期)。作者认为,对亚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应采用动态法,大学生不良亚文化有其基本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人格完善以及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王福兴撰写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看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学术交流》2008年11期)。认为在当前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讨论中,多数国内学者从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扩张和文化侵略的角度来看问题,新自由主义是发达国家以全球化之势与自由市场之名,运用自身优势剥削发展中国家,努力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理论工具。 (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