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研究
著作类:李陈奇、赵评春撰写的《黑龙江古代玉器》(文物出版社)。该书共收录黑龙江地区出土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玉器187件,均配以精美照片,彩色印刷,并逐一对其出土时间、地点、形制、特点加以详尽描述分析。王希亮撰写的《东北沦陷区殖民教育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该书对东北沦陷时期殖民地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其措施等进行了深刻分析,进而揭示出日伪当局奴化东北下一代青少年、长期霸占中国东北的罪恶目的。郗鹏撰写的《清代国子监制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书,共分六章。
论文类:(1)古代。董四礼撰写的《也谈金初建国及国号年号》(《史学集刊》2008年第11期)中指出,金建国于何年?国号年号又为何?史书有不同的记载,在《金史》研究中也有不同的见解。在《金史》与宋、辽、元人所著文献对比运用时,更应重视《金史》的史料价值。在没有确凿证据以前,《金史》所记金开国史仍是值得采信的。郭素美撰写的《朝鲜李朝后期对渤海国史的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中指出,李朝后期,朝鲜学者对渤海国史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开始将其纳入到朝鲜史体系中去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是实学派学者柳得恭和丁若庸。郗鹏等撰写的《清代国子监行政官员选用制度述评》(《北方论丛》2008年第2期)中指出,清代前期,对于国子监行政官员的任用制度屡有变化。管理监事大臣一直由皇帝特简,满汉祭酒一般为科甲人员,但亦有由上级官员推荐后经皇帝钦定。司业作为祭酒的副职,满员、蒙员、汉员的铨选制度亦须由皇帝选用。监丞、典簿等中下级行政官员则由吏部铨选产生。还有苏继红撰写的《乾隆“用人以罚”驭臣术之负面效应——以刘统勋三度受罚为切入点》(《北方论丛》2008年第3期)、于佩常撰写的《三国时期重大决策前的讨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舒展撰写的《黑龙江流域满族历史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l期)、牛翠萍撰写的《赫哲先人的地域分布及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1期)、于凤贤撰写的《浅谈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双语现象及双语教学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1期)、王雪萍撰写的《意象与本真:明清“义婢”现象解析》(《史学集刊》2008年第9期)、郭天红撰写的《黑龙江满族民间信仰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3期)等。(2)近现代。车霁虹撰写《东北边境日本关东军要塞的历史与现状考察》(《北方文物》2008年第3期)。李淑娟撰写《日本移民侵略与东北土地产权结构的演变》(《北方文物》2008年第1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大豆经济衰落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学术交流》2008年第2期),文中指出,伪满时期以大豆为主要特征的农产品价格衰落,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及殖民政策所造成的恶果,严重地破坏了东北的农业生产,给农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张德旺撰写的《五四时期留美归国知识分子群体简论》(《北方论丛》2008年第4期)中指出,五四时期留美归国知识分子群体在反帝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创建中均有重要建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现代化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务实作风。王友兴等撰写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日本移民用地的土地改革》(《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孟昭臣撰写的《近代中日“闭关”与“锁国”政策的异同与历史进程》(《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张纯撰写的《中共六大的特点及其国际影响》(《史学集刊》2008年第9期)、曲广华撰写的《试论维新派与中国近代社团文化之缘起》(《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3)世界史。王希亮撰写的《解析“东京审判史观”及其实质》(《世界史研究》2008年第5期)中指出,“东京审判史观”是日本部分政治家和右翼势力虚构和炮制的历史观。随着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诋毁和批判东京审判成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日本战争罪行、官方参拜靖国神社等民族保守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以篡改侵略战争的历史,为战争罪犯翻案,进而消除日本国民的负罪意识,恢复日本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以实现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的战略目标。杨超在《近年来国内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的论文述评》(《世界历史》2008年第4期)中指出,“肯定性行动计划”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以总统行政命令的形式发布的一项政府政策,自出台以来在美国社会一直引起不断的争议。该文从“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内容、渊源、政策出台的原因、政策的本质、是否合乎宪法、围绕该政策的争论以及政策效果、未来走向等多个方面,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比较。还有杨凤霞撰写的《俾斯麦:从普鲁士的容克到现实政治与务实外交的实践者》(《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王鹤撰写的《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崇拜》(《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吴玲撰写的《西田国家观批判》(《北方论丛》2008年第4期)、刘芳撰写的《17世纪沙皇俄国的入侵及对达斡尔族的影响》(《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3期)、李世龙等撰写的《斯大林民族定义形成的历史条件析论》(《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5期)等。
学术会议: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第8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31日在牡丹江市召开。王希亮、车霁虹、王敬荣分别以《试析战后以来中日历史教科书的变化趋势及其特征》、《论日本殖民统治下“集团部落”建设对东北农民生活的影响》、《简析伪满政府官吏的构成及其特点》为题作会议发言。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第4次731部队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18-19日在哈尔滨市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等国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细菌战受害者莅临会议。会议以和平为主题,以侵华日军在中国进行的细菌战、毒气战罪行为主要研讨内容,共收到中外参会论文37篇。会上举行《日本军细菌战》一书首发式及日本森正孝先生调查细菌战资料捐赠仪式。10月,王希亮在韩国首尔参加由韩国东亚历史财团主办的第2届非政府组织(NGO)国际学术会议,并以《关于日本的战争责任》为题作大会发言。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08年换届大会暨黑龙江流域文明学术研讨会于11月29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制定和通过学会《章程》,进行历史学会领导机构的换届选举。选举结束后,召开“黑龙江流域文明”学术研讨会。11月,王希亮在北京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7届东亚和平国际论坛,并以《日本战争责任与民族主义因素》为题作大会发言。于春苓于11月参加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作题为《当前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的发言。
课题立项: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化厅和各相关大学协助、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国忠出任首席专家的课题项目——《肃慎—女真族系历史沿革与分布地域研究》,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批准立项。该课题是省社科重大委托项目,下设10个子课题。由李随安主持的《黑龙江地域早期俄罗斯人的经济文化活动研究》课题,被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主持的《黑龙江地区与俄国(苏联)关系史》课题,被省社科院批准立项为院重点课题。 (董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