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社会学研究

全年完成编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著作类:刘军等合作出版译著两部。一部是(美)李普希著的《实用数据再分析法》(重庆大学出版社),本书全面地介绍数据再分析法的含义及测量:另一部是(美)弗里曼著的《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系统讲述社会网络分析如何脱胎于不同的学科,经历起伏的发展阶段,最后经过学科共同体的努力,会聚和融合成一个统一的、跨学科的、成为现代科学主流的研究领域。黑龙江省社科院重点课题《2008年社会发展蓝皮书》,本书具有突出原创性专题调查、高度关注民生的特点。康宇撰写的《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本书以唯物史观与动力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儒家美德在当代社会的存在状态及对国人的实际影响为出发点,采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儒家美德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观构建中扮演的角色,在国人接受全球化浪潮“洗礼”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对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以及其在“现代性”生活中存在的合理性,在后现代视野中的应用价值等,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论文类:鲁锐撰写的《炫耀型消费的社会学思考》(《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本文借鉴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中一个消费现象——炫耀性消费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董鸿扬撰写的《解放思想的深层结构在于文化深层意识的觉醒》(《黑龙江日报》理论版),盛昕撰写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民生问题研究》(《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第6期),周红路撰写的《网络广告的媒介生态位》(《消费导刊》2008年第1期),邢晓明撰写的《城市社区居民信任关系探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张明元、张肇中撰写的《人际信任心理调查》(《学术交流》2008年9期)。
    调研报告类:王爱丽承担撰写省委重大调研项目《关于利用我省精神资源优势,汇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调研报告》,并承担撰写该项目子课题《闯关东精神》调研报告。赵瑞政和王欣剑完成省社科院重点项目《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和《关于加快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研究》的研究报告。王爱丽、王欣剑参加省财政厅、省社科院联合进行的“财政支持我省生态功能区建设”调研活动。
    学术交流:赵瑞政、董鸿扬、田雨论文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王爱丽在“龙江讲坛”作题为《回顾与反思——改革开放30年黑龙江社会发展》专题报告,在全省青年论坛作《改革开放30年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学术报告。与省社联、省边疆文化研究会等共同举办边疆文化建设专题论坛。接待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的社会学学者来访。6-8月,邢晓明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和邀请,赴大阪关西国际中心研修。 (盛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