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
(1) 2008年1月8日,《新晚报》再次全新改版。强化时政要闻和新闻评论,立足体现主流媒体观点;强化新闻的广度和深度,在地方新闻版块新增“深读”、“城事”、“热线”等版面;强化娱乐和体育新闻,增设“娱乐,博客”、“雷鸣NBA”等版面和栏目;强化财经新闻报道,增设个股雷达(基金)等版面。3月11日,《百姓消费》专刊在D叠面世,划分为品牌、理财、养生等版面。(2)民生报道形成媒体焦点。3月,地方新闻版推出《村娃班车》系列报道,促使村娃班车列入公交规范运营,城郊数万中小学生乘车难问题得以缓解。3月17日,地方新闻版推出《关注百姓平安》系列报道,发表《小区“平安灯”何日亮起来?》、《电子门难成安居门》、《出租屋百姓身边的炸弹》等报道,相关部门就此出台出租屋联网登记等新举措。4月初,启动“老百姓”一号行动——《帮你治理小区环境》,在约2个月的时间内,400余个有环境问题的居民生活地被曝光,多个居民小区环境得到治理。6月24日,陆续推出《宾馆延时结算应在哈市推广》、《又有14家宾馆“延时结算”》、《40家宾馆报名延时结算》等连续报道。7月14日起,《关注的士文明,擦亮城市名片》系列报道,《遥控“蹦得快”专宰外地客》唤起出租车司机的文明意识,促使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为迎接“大冬会”做好准备。(3)舆论监督显现办报风格,触及百姓街谈巷议话题。《权责不清,社区“公章”难保公正性!》一稿,民政部门就此明确17项社区使用范围。《松江大森林在呻吟》一稿,园林部门建起带状游园“围墙”,森林环境因而得到保护。《松北12名小学生中毒住院》一稿,促成对外地产小食品的全市彻查。《无德驾校培养马路杀手》一稿,专业“枪手”保学员过关,引起交警部门高度重视,出台指纹考试机等杜绝作弊措施。《为报热费女教师扎堆“离婚”》一稿,被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新浪网等国内多家网站转载,供热部门随后出台相应政策。(4)关注抗灾报道,举办多项活动奉献爱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与《成都晚报》等17家媒体发起“怀抱行动——全国媒体大联动,呵护地震孤儿”寻孤慰孤大型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我帮灾区学子渡难关——‘一对一’帮扶在哈灾区学子行动”。举办“新晚报之夜·第19届哈洽会音乐剧《蝶》专场义演”,所得均用于为地震受伤截肢的孩子制作假肢。(5)秉承媒体应尽社会责任,大型社会活动回报社会。由《新晚报》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我供自己上大学”——第2届省城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双选会活动,来自市内12所高校的50名大学生的优秀征文人选,并帮助几千名大学生找到勤工助学岗位。与哈尔滨健康医院联合推出“健康年货”进万家活动,让健康理念走进万户千家。 (康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