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区
区委书记:黄玉生 1964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2006年任现职。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英俊
区长:孙洪庆 1960年9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参加工作,2006年12月任现职。
副区长:孙恒义 孟宜男(女) 邢春林 刘德君 邹宗林
区政协主席:赵崇福
[概况]
新的香坊区位于哈尔滨东南,与阿城、道外、南岗、平房接壤。海拔为120.8米~198.3米,西部平坦,东部和东南部为丘陵和低洼地带,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温度3.6℃,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境内有马家沟河、阿什河、何家沟、信义沟4条河流。辖区总面积339. 5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成区面积103.9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77.25平方公里,农村面积262.3平方公里。辖20个街道办事处、3镇1乡、104个社区居委会、46个行政村和4个农工商公司。全区总人口790 696人(含流动人口),其中,城镇人口731 485人、农村人口59 211人,由汉、满、回、朝鲜、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苗、侗、赫哲、藏、维吾尔、锡伯、俄罗斯等26个民族组成。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7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4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8.3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实现6.87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1.8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 065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引资额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 000万美元。新办企业1 000户,其中,新增规模企业17户,外贸出口企业增至82户,完成外贸出口额9276万美元,同比增长20%。
科技资源丰富。两区合并后,新的香坊区共有大、中专院校20所,科研院所31家。其中,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在林业、农业、中医药、电工等学科领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703研究所、石油化工研究院、玻璃钢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同时,驻区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实力雄厚,量仪、电机、汽轮机、轴承等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居于行业先进水平。
三产潜力巨大。区域的整合、人口的集合,加之老工业基地改造,使较为集中的产业工人收入增加,群众的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为此,区政府大力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打造以松雷和平商厦、巴黎购物广场、乐松购物广场为主体的动力广场商业圈和以通乡商场、安埠商厦、中韩商贸娱乐广场为主体的安埠地区商业圈,涵养铁东商业圈和万达商业中心。2008年,完成了动力广场地下人防商城四期建设,大学数码城项目已立项筹建;安埠商圈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延福地下商城通过国家和省的审批;万达商圈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万千百货、索菲特五星级酒店、万达影视城、商务写字楼全部投入运营。北方医药、龙园畜产品、北大荒绿色食品、金谷粮油、信义粮油等批发市场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13.5%。
生态环境优良。全国最大的城市森林植物园、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和哈市3个苗圃齐聚区内,与江北的太阳岛形成了南园北岛两个城市“绿肺”。驻区大企业厂区绿化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相继建成多条生态景观大道和占地9公顷的中国,远大生态园,规划占地66.7万平方米的俄罗斯风情园。 科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防建设、牙病防治、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统计、经济普查、老龄等工作取得国家级荣誉。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 000户,实现产值52.3亿元。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定规模企业达到52户。全市首个区级科技大厦投入使用,入驻企业36户。新建六顺科技园,全区孵化器总数达到13家,在孵企业465家,实现产值1.5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庆功林泵业有限公司、风电股份公司等企业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鸿盛集团研发的墙体保温建筑节能体系成套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普及工作得到加强,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文化教育、社会事业兴旺。全区有小学68所、初中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6所、完全中学10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小学至高中一体学校1所,在校学生9.4万人、专业教师7 099人。全区有医疗机构294个,医生2 253人、护士2 325人、床位6 656张。全区有低保对象8 327户、18 359人,月人均补差额为131元,2006年发放低保金2 105.6万元。区内设有经常性的社会捐助物资接收站点116个、慈善超市28个,2006年共接收款物190.39万元,救助贫困人群74 712人次。全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已达到70%,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85%,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达到9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了95%。区内居民以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为121 155人,占人口总数的16%,每千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为159人,人群素质较高。区内有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烈士陵园,有遁园、白毛将军府、上号天主教堂、慈云观和香坊火车站等能够充分展示哈尔滨历史文脉的人文设施。新建和改造的母亲广场、尚志公园、高丽风情街等景观广场和特色街区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一年一度的“香坊彩灯大世界”和“中国·黑龙江菊花展”等活动已经成为哈市节庆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全市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事业,打造物业管理企业品牌,保证小区居民安居乐业;坚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婚介、殡葬等工作得到改革;保险、公证等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以“双高普九”为重点的教育工作整体推进。完成3所中学新楼建设,启动2所学校校舍新建工程。整合教育资源,撤并6所城市学校和4所农村学校。 (香坊区政府办公室 魏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