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木兰县

县委书记:吴国禄,1955年8月,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8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玲华
    县长:朱 辉 1962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1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1月任现职。
    副县长:何宪光 司炳春 王春华 丁 伟 杨乃珍
    县政协主席:刘海忱
    [概况]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与巴彦、庆安、通河、宾县毗邻,县城距省会哈尔滨128公里。幅员3 600平方公里,自然地貌为“六山一水一草二分田”,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无霜期127天。全县辖6镇2乡。全县人口27.5万,有汉、朝、满等11个民族。
    全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10亿元、6.2亿元、12.7亿元,分别增长7.6%、20.8%、14.4%: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9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9亿元,同比增长3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4亿元,同比增长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 078元和4 809元,同比增长17.2%和16.1%。
    农业
    农业总产值实现16.8亿元,同比增长7.6%;粮食生产战胜严重旱情,总产量达到41.2万吨,增长17.6%;黑木耳生产300万袋,红松国材兼用林达到0.26万公顷,名特优鱼类面积466.67公顷;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小区8个,黄肉牛存栏量7.6万头,生猪存栏量达到10.3万头,家禽存栏量达到111万只;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总投入建设资金1 540万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开发3 560户,1.35万人脱贫。“万村千乡”工程新建乡村加盟店100家;全县造林0.11万公顷,森林培育0.19万公顷。新增大中型拖拉机485台,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1.7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和基本完成香磨山灌区节水续建改造二期和亚行松干堤防工程,3个土地整理项目已全部竣工;认真抓好“四防一抗”,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打抗旱井2 799眼,实现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
    工业
    全县工业企业在面临煤电油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5.88亿元,同比增长2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62亿元,同比增长27.03%。蓝艺地毯、海外化工、华丰酒业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迈出新步伐,哈哈木兰、达河柳编、北农大饲料等农业产业化企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咖啡啤酒、蔬菜保鲜、柳河制药等新上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园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建设、落户园区的昊伟集团已完成厂房基础工程。
    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到上海、辽宁、海南、成都、广东等地开展推介项目,参加“哈洽会”、“南博会”、“广交会”等大型招商洽谈活动,广泛开展对外联络,招商引资取得新成就。2008年,全县落实国内经济合作项目合同资金9.62亿元。已落地和基本落地项目14个,到位资金4.25亿元。
    城镇建设
    木兰镇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县政府投资1 330万元,改造3条路为黑色路面,新修9条白色路面,改造7条街路人行步道板和3条街路灯,完成县标广场改造和金兰公园扩建工程;城区开发掀起新热潮,建设住宅楼24栋18.64万平方米;完成自来水工程建设总量的70%和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4 023延长米;加强城镇综合管理力度,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东兴、柳河等中心镇改造力度加大,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全县农村公路硬化104.1公里,通村率达到62%。
    民生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投入资金1 000余万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取暖费标准,调整事业单位职称工资,解决城镇干部、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救治问题。有效化解财政风险,拿出资金近1 900万元,偿还市行贷款、通乡公路、“普九”、老干部基金会等历史债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纳入城乡低保达到1.4万人,为低保困难家庭1 100户发放廉租房补贴。为重点优抚户新改建房屋55所,改造农村草泥房1 838户,新建2所敬老院。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2 1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失业保险新增参保510人,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 257人。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
    社会事业
    维修、改造学校危房12所1.1万余平方米,中考、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县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良好,发放补偿资金763万元。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2‰以内。科技信息网络规模扩大,科普程度不断提高。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建成农村有线电视网,入村率达到98%。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平安木兰”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和政法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