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双鸭山市

市委书记:滕喜魁 1952年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2008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李显刚 石德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维众
    副主任:王国才 王凤翔 赵新平张丰发
    市长:李显刚 1963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参加工作,2008年2月任现职。
    副市长:武凤呈 高 民 李国建 李龙吉 朱凤仪 李焱春 范凤阳 唐丽华(女)
    市政协主席:蔡炳仁
    副主席:丁桂英 王子凌 刘忠臣 魏 军 贾 胄 苗振芳(女)王月花(女)
    [概况]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完达山北麓、三江平原腹地。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比金市相望,与佳木斯市、抚远县等9个市县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430公里,距佳木斯机场70公里。1947年建矿,1956年建市,是满族祖先肃慎和挹娄文化的发祥地,因市区东北部有两座形似卧鸭的山峰而得“双鸭山”之名。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151万(其中市区人口51万),辖4县4区32个乡镇415个行政村。辖区有60个国有林场,11个国有煤矿,12个国有农场(其中友谊农场是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
    双鸭山市是以煤、电、钢、粮为主的资源型、综合型、区域型城市。境内探明煤炭储量117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47%。2008年生产原煤2 146万吨,电力装机总量达到251万千瓦。拥有黑龙江省唯一的大型磁铁矿,储量为1.5亿吨,现已形成年产20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黄金、石墨、白钨、大理石等矿藏也极具开采价值。全市耕地面积36.67万公顷,市属人均占有耕地0.81公顷,分别是全省、全国人均占有耕地的1.48倍和4.1倍。年产粮食350多万吨,是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欧盟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
    双鸭山市四季分明、生态良好、景色宜人。春可踏青赏花,夏能避暑休闲,秋季漫山红叶,冬日万里飘雪。市中心区三面被12座植被繁茂的山体环绕,发源于境内完达山余脉的安邦河横穿市区5.2公里,被誉为双鸭山的母亲河,从而使双鸭山市具有“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水城交融”的优美意境。森林面积86万公顷,林木蓄积量5 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8.7%,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2.9万公顷。乌苏里江双鸭山市段与俄罗斯有128公里边境线,饶河口岸是内地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拥有驰名中外的乌苏里江和珍宝岛、三江平原最大的河系挠力河、总面积达48万公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和生态旅游区雁窝岛以及汉魏时期的凤林古城文化遗址等,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富裕双鸭山”为目标,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延伸产业,加快转型,改善民生”为路径,牢牢抓住发展、民生、稳定三大主题,大力实施“三化一城”发展战略,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更好更快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0.1亿元,增长1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4亿元,增长47.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0.3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8.99亿美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 743元和4 858元,分别增长16.8%和25.7%。
    产业发展
    农业基础得到强化。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8.8亿元,增长19.5%。粮食产量达到174.2万吨,增长28.6%,创历史最高水平。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增加到31.2万公顷。畜牧业产值实现3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4家,带动基地21万公顷、农户11万户。工业经济持续走高。煤电化钢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运作实施亿元以上煤化重大项目10个。煤炭产量达2 146万吨,全市焦炭产能达202万吨,增长1.5倍。发电量实现104亿度,发电量增幅居全省第二。钢铁产能达200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管、材并重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22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1.1亿元,增长29.3%;实现利税28.4亿元,增长46.9%。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排名由第7位上升至第5位。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乡市场繁荣,全市社区商业网点达4 237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级店和村级店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亿元,增长20.4%。边境贸易活跃,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5位,被评为全省进出口贸易先进市。旅游业发展提速,推出“一江、两岛、一都”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20.8%。物流业较快发展,开发建设省级煤炭快运战略基地,全市公路、铁路货运总量达5 417万吨。餐饮、保险、通讯、信息、石油、烟草等产业也都有较大发展。
    招商引资
    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1.9亿元,同比增长29.3%。新建和续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23项,亿元以上项目36项。中国航天、汉能、大商、香港神州等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双鸭山市。建龙无缝钢管一期和焦化二期、中铁焦电一期、阳霖大豆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中源煤化工等项目开工建设。鲁能煤电化、汉能煤基转化、航天华源甲醇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鲁能煤电化项目即将开工。
    财税、金融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0.2亿元,总支出30.1亿元,收支平衡。争取政策性资金33.5亿元。财政改革扎实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行部门预算,在9家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政府集中采购节约资金1 505万元,节支率9.6%。全口径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完成17.7亿元和9.1亿元,增长48.2%和50.9%,分别实现两年翻一番。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实现253.6亿元,增长26.2%;贷款余额142.1亿元,增长5.1%;累计投放贷款148.6亿元,增长30%,贷款投放数量和速度为历年之最。被评为第四届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安邦河治理、污水处理、博物馆、福利中心等城区建设十大工程全面启动,寒葱沟水库供水工程稳步推进。饶建公路饶河段、富密公路宝清至密山段全面开工,哈同公路集佳段复线建设进展顺利。改造城市主次干道6条,巷路及人行道41条,新建奥体、建设、轮滑3座城市广场,建设标准化便民公厕50座。沉陷区改造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全市开工建设住宅122万平方米,住宅楼平改坡53栋,解决3 000余户居民房屋漏雨问题。热网工程并网319万平方米,市中心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68%。市区供水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7.6%和51.7%。市区主要街路全部实行一级保洁。进一步加大土地招、拍、挂公开出让力度,全市国土资源收益完成1.6亿元,增长20%。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新农村“三项重点”工程,新建和改造村级活动室182个,实现了村村都有标准化综合活动室的目标,完成泥草房改造15 741户,建设通村硬化公路667.5公里。建设12个乡镇客运站。完成农村人饮安全工程41处,解决了2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近3 000户农民用上沼气等清洁能源。农村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入户率达72%。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面启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整治污染企业82家,取缔“十五小”企业20余家,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市中心区的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标天数达到323天。全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植树造林0.3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18万公顷,市区周边植被恢复105.4公顷,大树进城种植3 000多株,完成70个村屯的绿化工作。新增绿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5%。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湿地恢复保护示范单位。
    社会事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明显加强。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再就业培训1.5万人,劳务输出1.7万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提高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全面推行农村低保,保障了12.2万名城乡低保户的基本生活。加大城乡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发放医疗救助金360多万元。筹集资金926万元救助贫困学生8 646人。改造农村特困户危房579户。健全廉租房保障体系,为8 328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廉租房补贴资金620万元。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确保了5.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4.5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解决了3.8万名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历史拖欠工资3.3亿元。住房公积金余额4.9亿元,发放贷款1.4亿元。科教和卫生事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值实现46.34亿元,同比增长49%。“美国芦笋种苗生产建设项目”和“建筑用纸稻草板生产建设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星火项目;饶河东北黑蜂山区经济产业化示范工程被列为国家级富民强县科技工程项目;建龙集团“微合金化生产细晶粒高强度合金钢”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两基”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全市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均低于省定目标。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推进,“五苗”接种率达到99%。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8%,居全省前列。全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县区、乡村,集保健、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文化和体育等事业扎实推进。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艺团体到基层演出40余场,舞蹈、器乐、表演等艺术作品在全国和省级赛事中获奖70余项,“欢乐大舞台”等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双鸭山市被国内专家学者定位为满族故乡和挹娄文化发源地。启动汉魏时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基础工作。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新安装460多万元的群众健身设施。竞技体育共获省级以上金牌27枚、银牌37枚,首次参加全国冬运会比赛。安排1 000万元支援西藏建设,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2 182万元。
    安全稳定
    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8.8%,死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控制在省定指标之内。森林防火实现连续19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目标。“平安双鸭山”建设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