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市

市委书记:林秀山 1954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2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月任现职。
    副书记:李海涛 杨 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淑香(女)
    副主任:关玉琴(女)朱晓峰 卢国勋 宋洁峰 贾 君 牛学有
    市长:李海涛 1963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2004年10月任现职。
    副市长:孙 喆 孙伟经 夏 煌 张书滨 吴国华(女) 蒋志芳 张丹虹 黄福清
    市政协主席:高景峰
    副主席:赵桂英(女) 曲之平 曹占林 张铁成 孙维东 陈嘉斌 初 军 杨本利
    [概况]
    佳木斯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相望,是祖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誉称“东方第一城”。全市总面积3.27万平方公里,辖4区4县和2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251.6万(非农业人口124万),2008年人口增长率5.09‰。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经济、金融、科技、交通、文化中心。市辖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94.8毫米。耕地面积93.81万公顷,水域面积3 370平方公里,盛产全国闻名的鲑鱼、鲟鱼、鳇鱼,其鱼子酱饮誉欧亚市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炭、石灰石、黄金、大理石等30余种矿藏。佳木斯市是国家重要的商业粮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烤烟、亚麻、甜菜、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特有的蓝天、碧水、黑土地为生产绿色食品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佳木斯市境内有哈佳、佳鹤、牡佳、佳富4条铁路干线,可通往全国各地。公路通车里程5 332公里,201、221两条国道横穿境内。佳木斯机场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多条航线。全市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同江至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抚远乌苏镇至俄罗斯卡扎两条国际客货运输通道。客货运输可顺黑龙江直下,经鞑靼海峡驶抵日本、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形成水、陆、空主体交通网。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5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加快1.6个百分点,增幅创24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第二产业增加值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 871元,增长15.9%。市场物价逐步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比上年上涨5.3%。分八大类别看,表现为“七升一降”:食品上涨8.1%,居住价格上涨7.5%,交通和通信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2%,烟酒及用品上涨4.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4.2%;衣着下降1.4%。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8亿元,同比增长38.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018 779公顷,粮食产量4 521 841吨,增长25.2%。四大粮食作物产量全部丰收。水稻产量1 691 516吨,增长12.0%:玉米产量1 534 994吨,增长35.8%;小麦产量36 391吨,增长82.9%;大豆产量1 138 605吨,增长32.9%。经济作物喜获丰收。甜菜产量319 514吨,增长36.5%;烟叶产量8 686吨,增长30.1%;油料产量33 992吨,下降21.3%;瓜果产量365 916吨,增长24.3%;蔬菜(含菜用瓜)产量988 226吨,下降4.9%;烤烟产量8 420吨,增长28.1%。农村劳务经济成绩突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88万人,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比上年增长8%,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截至2008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2.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拥有农用拖拉机81 532台,增长4.8%;农用运输车5 823辆。全年农村用电量36 283万千瓦小时,增长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08万公顷,增长5.7%;节水灌溉面积10.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6%。年内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7.2%。
    新农村建设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首批84个省级试点村经过考核验收。全市每个试点村都分别形成1~2个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初步解决了困扰农村“七难”问题。通水泥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达到68个和778个;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达35 552户;全市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5.44%;95%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成3所寄宿制试点学校和10所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得到改造;全市用沼气26 260户;全市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1 600元,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 2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31%。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增长17%。实现工业总产值167.7亿元,增长30.9%。其中,轻工业产值73.6亿元,增长33.7%;重工业产值94.1亿元,增长28.7%;新产品产值11.9亿元,增长6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2.73,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13 8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58 889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14 999万元,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66 731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72 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03 685万元,增长37.5%;实现竣工产值242 167万元,增长37.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8.8万平方米,增长37.1%;竣工面积169.1万平方米,增长50.3%。招投标面积继续扩大,全市实行投标承包面积达178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68.8%。
    固定资产投资
    截至2008年末,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 131 045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增幅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604 784万元,增长29.6%;设备器具购置完成投资424 010万元,增长65.3%;房屋开发投资完成171 266万元,增长35.2%。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属单位完成投资105 795万元,增长897.1%;地方属单位完成投资1 025 250万元,增长28.1%。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 870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18 314万元,增长72.1%,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605 844万元,增长73.9%,建筑业完成投资12 470万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68 861万元,增长14.3%。年内全市施工项目47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59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812 197万元,比上年增长56.2%。本年施工房屋面积38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竣工房屋面积24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其他发电、发电机组容量16.6万千瓦,新(扩)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100万吨,新建独立公路桥梁8座。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旺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市、县、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实现1 088 987万元、217 813万元和168 619万元,分别增长22.9%、21.4%和21.1%。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7 154万元,增长20.8%;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 047 052万元,增长21.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2 844万元,增长30.9%。从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吃)零售额实现559 525万元,比上年增长22.5%,所占比重为37.9%;衣着类(穿)零售额实现294 105万元,增长22.5%,所占比重为19.9%;用品类(用)零售额实现529 160万元,增长24.3%,所占比重为35.9%;燃烧类(烧)零售额实现92 630万元,增长13.5%,所占比重为6.3%。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7.2%,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4.4%,化妆品类增长39.1%,日用品类增长54.1%。
    对外经济贸易
    2008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18 2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4%。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出口完成192 3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进口完成25 9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66 4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154 7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1%;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1 4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8.2%;边境贸易进出口完成31 66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8%;其他贸易进出口完成30 4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9.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6 8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6%;外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1 59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集体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7.5%;私营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09 8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贸易主体不断壮大,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59户,比上年增加7户,私营企业超过97%,其中超5 000万美元17户、超亿美元6户。贸易方式由单纯的边境贸易向贸易与合作相结合转变,一般贸易份额占比超过70%;出口名牌战略取得突破,七彩毯业的七彩牌被评为年度黑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市场继续呈现多元化趋势,对俄罗斯以外国家出口增长明显加快,但仍以对俄贸易为主。2008年,佳木斯市大力发展自主出口品牌,制定和出台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吸引外贸大户来佳木斯市投资,使佳木斯市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完成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147 17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7.4%。其中,出口完成122 80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8%;进口完成24 3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占全市进口总额的95.3%。全年对欧盟进出口2 9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0.3%;对亚洲进出口8 5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2%;对东盟、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等贸易伙伴分别增长187.6%、88.2%、295.6%和22.8%;对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拉美洲分别增长135.9%、119.5%、56.5%和119.4%。全年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年初目标77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地市第1位;实际利用外资0.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5项,合同金额达106 859万美元。其中:劳务合作项目18项,合同金额5 093万美元。对俄劳务输出2 04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