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桦南县

县委书记:胡景双 1954年7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参加工作,2002年11月任现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广兴
    县长:于长海 1959年3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参加工作,2002年11月任现职。
    副县长:滕东红(女) 于俊飞 姜蕴华(女) 敬 伟 麻士先 孟昭君(挂职) 黄瑞海(挂职)
    县政协主席:班 江
    [概况]
    桦南县位于佳木斯市南部,辖6镇4乡192个行政村。幅员4 4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7万公顷,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全县总人口4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4‰。桦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优质水稻基地县、农业产粮大县、生态示范县,是著名的中国南瓜之乡、中国白瓜子之乡。桦南县矿、林(山)和农产品等自然资源和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矿产资源储量约占佳木斯市总储量的70%以上。桦南县特有的特大白瓜子和系选稻米是优良品种,属绿色食品系列。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9.95亿元,同比增长13.5%;工业总产值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26.5%;农业总产值实现33.8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5 525万元,同比增长34.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 396万元,同比增长24.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19.6亿元,同比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 545元,同比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 229元,同比增长16.3%。
    农业
    粮食总产量达7.8亿公斤,同比增长15.1%。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核心区建设顺利启动,面积达0.53万公顷,辐射带动规模化种植2.67万公顷。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作物面积18.44万公顷。实现牧业产值1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6%,人均牧业收入1 300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建设向阳山节水配套工程等水利项目16项,农业开发项目13项;完成大八浪乡土地整理工作,新增耕地291公顷;完成造林任务2 640.67公顷。新农村建设三年试点任务圆满完成,12个省级试点村通过考核验收。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4.6亿元,同比增长24.7%;增加值实现4.7亿元,同比增长33.5%;利税总额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54.2%。工业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8.59亿元,实缴税金1.2亿元,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节能减排进一步推进,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1%和1.1%。
    招商引资
    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10.2亿元,同比增长81%。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7项,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9项,超千万元项目8项,列入省、市重点工程项目4项,总投资达37.9亿元。龙源横岱山风电和大唐闫家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8.9万千瓦。协联报春热电、和信木业、鸿源米业、宏安油脂改扩建、大唐脱硫剂项目相继竣工。驿马山风电、新曙光牧业肉禽养殖屠宰、华能风电等项目建设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商贸
    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1 706万美元,同比增长149.4%,外经贸主体发展到13户,加工贸易居全市之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全县商业网点达2 005个,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和农资连锁店分别发展到120家和65家,同比分别增长14%和20%。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3亿元,同比增长2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33%。
    城乡建设
    全年编制控详规划1 410公顷、环城路规划40公里,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和环评已经完成并通过省市批复。城市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全年共开工建设项目22项,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实现了大建设、大变化。新建改建城镇主次干道56条12.5万平方米,城区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不断升级。棚户区和农村草房发行实现新突破。通乡村公路竣工并投入使用。建设里程达202.6公里,165个行政村通上水泥路,硬化率达85%。开展“蓝天、碧水、安静”行动百日攻坚战,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民生保障
    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提供公益性岗位330个、小额贷款7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 911人。征缴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保险等各类保费7 427万元,发放9 602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并为全县5 779名退休人员调整了退休待遇。完成了147户企业8 510名职工拖欠工资的结欠工作。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厅,成为全市民生工程的一大亮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4%,全年共报销医疗补偿金1 500万元。低保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城乡低保2 265户6 181人。廉租房政策得到深入落实,为508户困难群众发放了廉租房补贴。广泛开展“一帮一”、“捐资助学”等扶贫解困活动。全年共推广各类新技术、新成果10项。投入资金3 000余万元,新建了5栋教学楼1.6万平方米,新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10 965平方米、8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4 800平方米。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20户以上村屯全部实现光缆村村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无线覆盖。